一、凉拌茶与煮茶基诺族,自称是“基诺”或“雅诺”,过去称为“攸乐”,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主事农业,善于种茶。基诺山是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盛产“攸乐茶”而闻名。清代攸乐茶被列为贡茶。基诺族饮茶常见的有两种,即凉拌茶和煮茶。凉拌茶。原始食法,通常先将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嫩新梢,双手稍用力搓揉,把嫩梢揉碎,放入清洁碗内,再将黄果叶揉碎,切碎辣椒,投入适量盐于碗中,其作料多少以人爱好而定。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待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此种凉拌茶,用糯米饭佐餐,清香甘甜,余味悠长,满口甘醇,甜润回肠,,使人饭量倍增,浑身有劲,夏食消毒,冬食驱寒。煮茶: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取出适量的成品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叶的汁水已经溶解于水时,即将壶中的茶汤注入到竹筒,供人饮用。竹筒,是基诺族的盛具,也是饮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因它一头平,便于摆放,一头稍尖,便于用口吮茶。
二、周庄阿婆茶水乡周庄喝“阿婆茶”,方式颇为讲究。其独特的饮茶方式——“炖茶”,既古老又别具风味。吃阿婆茶,十分讲究水质和茶点。水一定要用河里提起来的活水,放在大水缸内,用明矾打过,让杂质沉淀,使水清澄。煮水要用陶器瓦罐或古老铜吊,炉子是用泥稻草和稀后涂成的,叫风炉,既省柴起火又快。燃料以用竹片、树枝,火烈火旺,铜吊热气直冒。沏茶用密封性能较好的盖碗,首次沏茶,一般只用少量的开水点茶,然后将盖子捂上,略等片刻,再冲入较多的开水,这样可以保证茶水的色、香、味俱佳。再逐一倾注在那小不点儿的杯子里,确实芳香异常。茶点往往是村里的咸菜、酥豆、酱瓜、菊红糕等。一边吃,一边炖,茶酽、茶香别具风味。
三、柚茶在闽南和台湾,还习惯泡饮一种用柚子和茶叶加工的独特“午时茶”(也叫柚茶)。柚子是选用闽南特产的大颗粒“文旦蜜柚”,先用水果刀环绕柚子1/4处切开一个盖,然后压进乌龙茶约125克,再用比较粗的针线缝合好,像挂灯笼似的一个个挂在雨淋不到的屋檐下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便成柚茶。待到来年端午节中午取柚冲泡,具有健胃、消食、解油腻、祛荤腥等作用。
四、土家罐罐茶生活在山区的土家人,火炕里昼夜有火,三脚架挂着黑乎乎的煨茶土罐,其罐上部有带嘴的圆口,底部圆形,中间为罗汉肚形,有提耳。制作罐罐茶,先是净罐体,试干水汽,放到火上烘烤,初闻茗香,因罐久作其茶,而自然发出之味;第二步是“炕茶”(土家方言,是用器皿盛装后在火上烘烤的意思),即放足茶叶,边炕边摇,茶香顿时弥散满屋。此环节最讲究的技术是火候、时间,否则,不是茶不香,就是易炕糊。接下来是沏水,沸水冲起茶叶上下翻腾,漂出上层浮游茶末,罐满加盖,文火煨3—5分钟,待茶叶沉底后,将茶水倒入碗里,随后又倒入罐里,经几次回冲,再将茶重新倒入碗里,此茶可见色泽深黄,清香可口,回味甘甜。“老茶瘾”喝罐罐茶,是其将井水与茶叶一起投入茶罐,放在火边煨,不封口,让火焰柴灰飘进,浮在茶罐口,以形成一层薄的浮盖,倒茶时,轻荡去浮盖层,就可饮用。茶饮完后,又加井水煨,经三四遍饮后,茶味淡,又抓把茶叶放进去,如此再三,此罐茶浓度高,香味佳,味道浓酽,此茶只宜茶瘾大的人享用。罐罐茶喝下后,不仅使人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心情舒畅。治伤风感冒,可将茶叶与小块生姜一起煨,睡前喝上半碗,次日便好。此也称为“姜茶”。如将罐内倒出的热茶,掺入两小匙蜂蜜,还能润肺止咳,尤对老年人有效。
五、闽南功夫茶闽南功夫茶,是一种极为讲究的泡茶技法,要泡沏出一杯可口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不可缺一。功夫茶讲究三要素,即“一茶二水三火”。水以山泉水最佳,燃料以橄榄核或无杂烟味木炭为上乘。茶叶是闽南半发酵乌龙茶,装壶前以沸水烫壶,喻之“贵妃淋浴”。然后,装入六七成茶叶,须搭配1/3茶末放中层才显得茶叶香浓,近壶嘴应放叶茶以防阻塞,称为“乌龙入宫”。冲泡时,水壶要高提,谓之“高山流水”,才能使茶味释放快。继之,是刮泡沫,名为“春风拂面”。倒茶为“关公巡城”,点茶为“韩信点兵”。看茶称为“赏色闻香”,喝茶美曰“品啜甘露”。斟功夫茶要低、快、匀、尽,茶汤不宜斟的过满,农谚“茶七酒八”,过满会被视为欺客。品功夫茶有礼可言,品者须三口,若一口饮下,会被认为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