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6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光栅立体印刷的工艺流程

人的左右眼从不同角度视察形成两目光视觉上的差别。构成的各种图像反应到大脑中,便产生远近感和立体感,而圆柱破体光栅能将从不同角度拍摄到的很多图像以条纹状况记载在统一张图片,利用这种特性,然后再经过立体摄影,制版,印刷,复合柱镜板等一系列工艺流程便能制成立体印刷品.    关键词:人眼成像,柱面光栅,光栅立体印刷
工具/原料

光栅片

方法/步骤
1

1 光栅立体印刷的原理立体印刷图像也称光栅图像,是由一个图像序列互插而成的图像,可以通过立体摄影或专业立体光栅图像软件制作立体图像后,与光栅复合而成,讲起原理,要从人眼成像说起。1.1人眼立体感成像   根据研究,我们人类的眼睛在观察一个三维物体时,由于两眼水平分开在两个不通的位置上,所观察到的物体图像是不同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像差,由于这个像差的存在,通过人类的大脑,我们可以感到一个三位时间的深度立体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立体视觉原理。根据立体视觉原理,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的左右眼分别看到两幅在不同位置的拍摄图像,我们可以从这两幅图像感受到一个立体的空间。                             图一 人眼立体感原理

2

1.2 光栅的人造立体效果根据人眼立体感原理,我们人为制造出一种材料——光栅,使两眼的入射光通过光栅后发生折射和衍射,左右眼分别看到两幅或多幅不同角度的图像,进而造成错觉,感受到一定深度的三维立体感。光栅实际是一层透镜,是一张由条状透镜组成的薄片或透明板,手摸着是平的。原材料是pet膜、pet薄片、亚克力板或ps板,条状是由模具热轧上去的。当我们从光栅的正面看过去,将透过一条条竖着的透镜看到后面的图像。图像不是正常的平面图案,而是和光栅上的条纹宽度吻合的条状图。条状图不是一个图案,而是多个图案的叠加。  我们将这个叠加的图像,印刷在光栅薄片的背面,或者打印到纸上粘在光栅板背面,离开一定距离观看,将看到一幅栩栩如生的立体图像。                                        图2光栅的人造立体效果

3

1.3  动画\幻变\变画\缩放的原理将光栅平置于两眼之间,当两眼对光栅的线纹角度保持平行时,看到的是同一个图像。如果图像是由一系列连续画面构成,当双眼左右移动或把光栅左右翻动时,双眼的视线进入光栅的角度将发生变化,看到的是一个接一个的连续图像,即看到一个动画或幻变的效果。当图像不是一个连续图案,而是两幅或多幅不同图案(比如一个是猫一个是狗),就会看到变画。将多幅逐渐变化的图案叠加在一起,将看到缩放效果。

4

2光栅立体印刷的制作过程2.1 立体摄影柱面透镜法立体印刷,需要有从各个方向看到的被照物体的图像。摄影方法有(1)圆弧移动法。这种方法以被摄景物上某一点为圆心,从此点到照相机的距离为半径作圆弧,照相机沿此弧移动,连续或间断地进行拍摄;(2)平行移动法。将镜头围绕物体的中心线作平行移动。这种方法拍摄时,精度不易掌握;(3)直线摇动法。拍摄图像会有些走样。但如不要求较高精度时,这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此外,摄影时不使用柱面透镜的方法,与普通相机一样,边移动边摄影,然后把各方向图像通过柱面透镜合成。因而各个方向(6-9张)的像不能是连续的。它主要有瞬间摄影法。带有多个(6-9个)透镜的照相机,由于携带方便,最适于户外摄影,特别是移动物体的摄影。只是若不经后期合成则不能形成立体照片,在图像合成时,具有可放大尺寸的优点。普通相机移动法:将普通相机装上电动滑槽,边滑动边摄影。这与上述瞬间摄影法相比,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只是无需特殊的相机。而摄影时使用柱面透镜的方法可在有效角度内连续地摄影。一次可得立体图像,只是摄影后想放大非常困难,而且曝光时间长,不能拍摄移动的物体,且照相机体积较大,不宜搬运。被摄体移动法与移动相机相反,是使被照物体旋转并直线移动。    大型转盘中心与被摄物体中心相一致,转盘移动的同时进行摄影。要使用室内专用照相机,不能拍摄行动的物体;照相机平行移动法:用平行移动式相机的方法对被摄物体进行等距摄影,随着平行移动,相机总是对准被摄体的中心,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但相机的制作非常困难,并由于构造上的限制,只为室内摄影所采用;照相机直线摇动法:这是比上述平行移动法稍简化的方法。照相机作直线左右移动,镜头反复摇动对准被摄体的中心。此方法室内及户外摄影均可;快门移动法:这种拍摄方法只限于室内近距离摄影的相机。快门移动法使用大口径镜头,随着镜头内快门的移动可摄制各方向的立体图像。这种方法镜头移动距离少,可在短时间内曝光,同时近距离摄影不会损伤立体感,特别适于肖像摄影。    目前常用于拍摄立体印刷原稿的方法有两种,即圆弧立体摄影法和快门移动法。圆弧移动拍摄:把柱面透镜板直接加装在感光片的前面,用一台照相机进行拍摄,照相机的光轴始终对着被摄物的中心。照相机运动的总距离以满足再现图像的要求为准,一般控制在夹角3°-10°。照相机感光片前的光栅板与感光片随机同步移动。每次曝光都会在光栅板的每个半圆柱下聚焦成一条像素。当相机完成预定距离拍摄,像素则布满整个栅距。经冲洗可得立体照片。快门移动拍摄:拍摄时,快门从镜头一头移到另一头的距离为60mm,相当于人两眼的间距。同时紧贴于感光片前的栅板也相应移动,移动的距离为一个栅距即0.6mm。2.2制版 由于立体图像像素细腻和柱镜光栅的放大作用,制版网线数必须在120线/cm以上。立体印刷和普通彩色印刷加网角度不同,而且青、黑色版要采用相同的网目角度。另外,不同栅距的立体印刷要有不同的黄、品红、青、黑四块版的网线组合角度,以避免干涉条纹的产生。如今国内外一般厂家使用的加网角度为:0.6栅距/cm,100线/cm的分色,则加网角度的度数为Y81,M36,C66,K66;0.44栅距/cm,58线/cm的分色,则加网角度的度数为Y50,M20,C65,K65;0.31栅距/cm,81线/cm的分色,则加网角度的度数为Y66,M22,C51,K51。由于立体原稿是由一条条紧密排列的像素组成的,经制版、印刷后还要复合柱镜板,所以选择网线角度时,除了要考虑网版之间形成的龟纹外,还要注意各网屏角度与像素线、柱镜板线形成的龟纹。例如立体印刷就不宜选择0度,因为横向的网线最明显,且0度与像素线、柱镜线正交,干扰了图像的清晰度和深度感。立体印刷中青、黑版加网角度一致,是由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立体印刷品最终要与塑料板复合,而该柱镜板大都带有一定的灰度,又因立体印刷使用的是极精细的300线网屏,在晒版时只需晒到8.5成或9成点,否则印刷时易糊版,这样就需加大暗调区域的色量,以达到9-9.5成点的效果。所以立体印刷比平面四色印刷的彩色印墨实地密度要高。一般为:平版胶印:Y:1-1.1,M:1.4-1.5,C:1.5-1.6;立体印刷:Y:1.33-1.35,M:1.31-1.33,C:2。如果三色印墨叠印后接近中性灰,为减少第四次套印带来的误差,就不必再印黑版,可将黑版与青版取同样的角度以便灵活掌握。在小幅面连晒时,由于曝光光源的温度会引起底片收缩,造成前后幅的栅距变化,影响印刷方位精度,因此将分色片连制成整张底片进行晒版最为理想。   在拷贝阳图时,需在底片与感光片之间密合与栅距等宽的线片。晒制印版应使用层次表现力较好的PS版。立体印刷所选用的印刷方式要保证不因印刷而损失立体感、套印精度好、宜大量印刷。平版胶印:制版、印刷套印精度、耐印力都比较好,印品立体感较佳,制版稳定,并可大量生产;照相凹版:制版、印刷套印精度都不好,耐印力较好,印品立体效果良好,但多色印刷效果不好;珂罗版:制版调制不稳定,耐印力低,印品的印刷精度较好,立体感较佳,但不宜大量生产。立体印刷一般采用平版胶印工艺印刷。1.3 印刷立体印刷的质量好坏,对立体图片的直观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由于光栅的聚焦和阻碍作用,要求网线清晰、套印准确,套色误差不允许超过0.02mm,要求印墨光洁不褪色。印刷用纸张要求具有紧密、光洁、平整、伸缩性小的特点;通常使用铜版纸或卡纸。采用高精度的四色印刷机印刷,规矩线要严格会合,并且车间要具备恒温、恒湿条件。就上述条件比较,立体照片通常采用胶印制版方法。所拍摄的立体图像底片,用电子分色或直接加网照相工艺进行分色。1.4 复合柱镜板印刷后,表面需要覆上柱镜板,才有立体感。一般采用聚苯乙烯原料经过注塑加工成为凹凸柱镜状光栅片。聚苯乙烯无色透明(透明度达88%-92%),折射率为1.59-1.6,无延展性、易燃。由于这样高的折射率使它有良好的光泽。对透明的塑料加工就产生双折射应力。

5

3光栅立体印刷的展望尽管立体摄影成像理论已经提出至少有100年历史了,但这项技术实际应用的发展却十分漫长。光栅立体印刷源于立体摄影所提供的三维立体图像底片。但由于立体照片在拍摄和制作上采用的传统方法,导致立体照片在应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加上对设备精度的要求高,工艺技术复杂,制作成本高。因此,立体摄影没能被普及,同时立体印刷又收到印前制作流程长,操作难,效率低,质量差,废品率高,且需要昂贵的特种制造设备和耗材等,也是大大阻碍光栅立体印刷的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原因。随着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的出现,采用调频网点高精度印刷.UV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许多设备制造厂商推出了各种型号的UV胶印机。用胶印机直接印刷塑料光栅不再是难题,立体印刷飞速发展。4 结束语虽然在产品上看到的并非是真正意义的立体视觉效果,但光栅立体印刷并非只是引逗孩子的小把戏。我们有理由相信光栅立体印刷技术在今后的印刷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