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阶段叫内修德育才,外修表达与礼仪,这四个方面,内外检修,因为大纲里面说了这个问题,第一个考察你专业的问题,专业素养,基本素养和能力、创新能力,这是专业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个很典型的问题,考察德治,品德思想行为。还有一个就是外在的东西,我们阐述一个问题,内在有一百,表达只能有七十,你在评委的眼里就是七十。如果内在只有七十,表达出来一百,那在评委的眼里你就是一百。在导师层面的话,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你表达不出来,那你的论文出不来,那学术表现就要差一些。还有可能你会做一些小型的项目,或者论文讨论,或者是组织一个课题,你说不出来也不行。所以优秀的表达能力,能够把你的专业知识120%的表达出来,那面试阶段会胜出的机率比较大。所以在准备阶段,第一步就是好好练习表达能力。
接下来就是要在诚实的基础上包装自己。不能包装过渡,比如你写的简述,要基本符合事实,因为你将来说出去的时候,即使表达不是很完美,但是评委问的和你回答的是一致的,那样就完美。如果这两个产生有差异的地方,那就是不诚实。当然水分肯定要有些,因为毕竟是展示,只有70,要展示到100,那就必须要包装。当然可以包装的好些,不过你一定要知道你包装的是什么,别包装的时候忘了,这个时候评委就会怀疑你的品质
在下面就是从技能上提升自己。作为选拔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研究生的考试,对所要研究的领域有个什么样的了解是复试老师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走访本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或本专业的老师了解一下本专业目前正在承担或已经完成的、比较重大的科研项目,了解本专业老师的主要研究领域,尤其是认真阅读一下他们在权威性刊物上发表过的研究成果。英语着重准备口语表达能力,既然能过初试,说明应该有一定的水平,那么差距就从口语上显现出来。
在面试前可以先联系下导师。因为短短20分钟的面试不足以全面了解,导师也希望能更透彻地了解学生,所以复试前的自我推荐是很必要的。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取导师的信息,给导师发邮件介绍自己的情况,一般我都会对收到的邮件进行回复。当然,也可以请别人引荐,或者可以约时间面见。考生在面试前联系导师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提前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会让考生受益匪浅。是否联系导师可视情况而定,因为每个学校的复试规则不同,有的规定先复试然后再选择导师,所以考生联系导师与否关系不大。 但是联系导师一定要谨慎,避免引起导师的反感。如果有合适的人引见,那是最好不过的。
面试过程中问的所有问题不一定都能答上来,这就考虑到回答的技巧性问题了。当问到一个你可以发散的题目的时候,你要将其发散开,深入的去讲,去剖析,这会给面试加分。另外面试过程中要面带微笑,懂礼节,这是基本。
以上准备妥当,放心大胆去复试。不要紧张,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在邮寄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