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农村和农民文化活动内容和质量,用先进文化引领农民文化生活,推进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创新,为农民提供综合性、多样性、一站式、“菜单式”服务,使农村文化更接地气、更喜闻乐见,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实现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育民,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不竭的文化动力。下面具体介绍美丽乡村文化大集如何接地气?
方法/步骤
1
特色民俗展演。组织本地优秀的社火团队、秧歌队、民俗文化、民间技艺进行展演展示,丰富农民文化大集内容,营造浓厚的乡土民俗文化氛围。
2
专场文艺演出。将贴近群众生活、形式丰富多彩、节目质量优良、群众喜闻乐见的专业文艺节目送到群众中去,让群众享受到高规格、高品质、专业的文化服务。
3
趣味游艺活动。开展以小游戏为主的有奖趣味游艺活动,例如抢凳子、踩气球等游戏,提高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丰富农民群众文体生活。
4
农民才艺大赛。以各乡镇为单位,比赛内容、比赛形式不限,各县(市)区文广(文体)旅游局组织好报名、审核节目、筛选节目等工作,做到确保活动有序、有质量的进行。鼓励农民群众踊跃参与,积极展现农村新面貌、农民新风采。
5
现场送书画。邀请本地专业和民间著名书画家,现场为农民群众免费写字作画,提高农民群众审美情趣。
6
优秀图书推介展销。根据农民群众需要,为群众推介展销优秀图书,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读书生活。
7
送卫生下乡村。组织卫生医院等单位部门免费为农民群众开展义诊,传授健康知识,发放预防疾病的宣传册等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卫生保健意识,普及医学常识。
8
送法律下乡村。组织各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增强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9
非遗展示。组织本地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技艺展示,宣传非遗作品。让农民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传统文化之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发掘农村优秀文化作品。
上一篇:游泳姿势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