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76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宝宝学国学 家长有主见【原创】

宝宝学国学应如何取舍?文/圆融一笑山东说要孩子们有删减地学习《三字经》。这个决策一出,大家议论纷纷,又把学国学这件事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其实无论如何,学一点传统文化,背一些经典绝对是有益无害的。关键是不要把这个事太当做一回事。这不就是中国人基因里、骨子里传承下来应该做的一件事吗?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对于吃饭睡觉,绝对没有人去讨论应不应该的问题。当然学国学也像吃饭睡觉一样,不能暴饮暴食,不能睡一天,熬三天。我想我会让我家麦子接触国学,就像学习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一样让她接触。买一些简单的图画多的国学书,买一些国学的动画录音,给麦子看和听。她自己喜欢就让她多学点,不喜欢就算了。国学热了很多年,都是浮云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要忘本。于是,一股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迅速掀起,而且这一热就是好多年。在这种背景下,某些阿猫阿狗穿上长衫、唐装就成了国学大师。一时之间,鱼龙混杂,大师辈出,百姓争相呼应。照搬台湾、香港的儿童读经等活动也成为了一种时髦。其实,背了几句四书五经,学了几天《三字经》《弟子规》,又能怎么样?难道这样就一定会变得品行端正,衣食无忧。人有时就是不能太随波逐流,要淡定。国内的某些大城市,有不少国学类书院,以招收儿童为主,动不动就一年四五万。也有台湾过来的国学大师开办的成人国学班。不说所有的,至少有一部分书院是借国学来敛财的。当然,有钱人去学国学也是心甘情愿的。经典值得传承,毫无疑问《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四书五经,确实有很多内容是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做为一个中国人,了解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必要的。正所谓知书达理,知书达礼,学习传统文化,能影响一个人的思辨能力,言行举止,甚至气质。此外,对平常说话、写文章也是有所裨益的。背国学成了炫耀的资本,可悲可笑总是听到某某说他家小孩一两岁就能背多少首唐诗,《弟子规》、《三字经》也是倒背如流,说的时候,洋洋得意,美得不行。其实,这有什么好炫耀的,小孩本来就记忆力好。再说,记忆力好,能背这些经典,那也只是纸上谈兵。背上千句万句,不如在生活中去实践一句。奉劝某些父母,不要把孩子学国学搞得跟学钢琴,学画画一样,为的是孩子多才多艺,好去炫耀......身教大于言传,不要迷信以前中国的皇室子弟所接受的国学教育应该是最好的了吧,他们有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老师,可是皇室子弟里又有几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再想想中国有多少杰出人才是出自农村的,而农村父母的教育,又哪有什么国学。因此,教育子女,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用真诚的心去感染孩子。言传不可少,身教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满口仁义道德,做起事来确是伤天害理,那么他的儿女肯定也会深切感受他所说的仁义道德是多么虚伪。学国学对孩子成长有帮助,但是千万不要夸大国学的作用。读经典学国学,不应该成为包袱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之乎者也,对国学根本提不起兴趣,那么父母千万不能强行要求孩子学国学。可以给孩子将通俗的故事,让孩子有益的漫画书等,不一定非得学国学。学龄前孩子的成长,更应该顺其自然,发掘孩子天性里的东西。学国学如果成了孩子的包袱,那么取得的效果一定好不到哪里去。《弟子规》里不是也说“有余力,则学文”吗。“教之道,贵以专。”父母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应该有自己的方法,应该用心、诚心地去教孩子。不在多,不在杂,只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就可以了。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