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76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听课

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大力倡导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通过听课、评课研究,改进教学中的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会不会听课、评课,能不能听好课评好课,怎样去听课、评课,是值得很好研究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听课的质量,和能否抓好常规教学,更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持续有效地深入开展。那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听课呢?
工具/原料

笔记本,笔

方法/步骤
1

一、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听好课的前提。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新的思想、方法、经验不断地涌现,听课者就应该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等。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学要求,获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等。从而提高听课的品位,准确地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换意识。我们应了解这些新的要求,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提高。

2

二、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首先树立将听课者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的理念,其次是在掌握教学常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课程标准,尽量了解本学科的教研状态,熟悉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应在头脑中设计出所教的内容的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以便对比优劣、促己深思、善辨、慎取。

3

三、听课中应从八个方面去关注教师的教A  课堂教学中确立了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给学生,是否具体、明确。B 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回顾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新学习的知识有何联系。C  新课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了哪些活动,设计了哪些问题,是否简洁明了,不多不少。D  设计了什么样的问题或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E  创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恰当。F  设计了怎样的问题,安排了怎样的学生活动步骤让学生进行探究,促使学生在探究中生成新的能力和知识结构。G  安排了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H  授课教师如何对学生活动做出评价。

4

四、听课要求五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的学A 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B 学生在活动中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C 学生在整堂课中是否乐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D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效果如何。E 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G  安排了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H  授课教师如何对学生活动做出评价。

5

五、听课要集中精力,做到认真的思考和分析。A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B 将教学实际与课前预设的方案及以往的经验(听过的优秀课)进行对照、分析,寻找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新课程理念给予评价,即指出优点体现了新课程哪一方面的理念,依据了什么教学原则等,同时对存在问题指出怎样改可能效果更好,依据是什么等。C 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D 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E 新课程下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F 这节课是否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

6

六、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听课中在教师和学生发言时,就要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演算时,就应以看为主,兼顾其它;学生在练习时就应以思考为主。听课中的记录应贯穿始终,一般要记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问题和情境设计,学生探讨步骤,师生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教学设计要简明扼要记录,教学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地问题和不足等要详细记录,为评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