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70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M12,M8,5/8,7/8,M23连接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近年来,人们对电子产品需求急剧增加,导致连接器市场也随之迅速增长。不过这一现象也使得连接器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连接器厂商如果想要在连接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除了打价格战,产品质量亦是非常重要。下面介绍一下连接器生产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希望对从事连接器行业的人员有帮助。 一、毛头现象:射出时模具接合面不能密合,因而产生薄膜片。一旦发生情况会恶化,应立即改善。主因(一)–产品/模具设计不当,导致射压过高。极台锁模力不够,造成模具无法密合产生毛头。解决方案1.增加肉厚&均匀肉厚2.慎选塑料& L/T比3.采高速机&低压高速主因(二)–模具强度不够,射出时变形,模具无法密合。高温模交易发生。解决方案1.据射出压力来设计模具大小2.增加模具补强设计如辅助柱3.使用低收缩率与高强度钢材主因(三)–塑料流动性佳但凝固慢,细微间隙亦能产生毛头。解决方案1.模具精度要求较高2.降低塑料模具温度3.降低成型射出压力注意:料头或成品产生毛屑于模具表面易产生无法靠迫产生毛头二、翘曲变形现象:成型品因收缩不均或成型射压所造成的残留应力而于顶出后造成翘曲变形。主因(一)–产品肉厚不均造成收缩差异甚大。解决方案1.均匀肉厚2.流动平衡3.降低射压主因(二)–方向性玻纤排列造成MD与TD方向收缩不均。解决方案1.采梁结购方式设2.局部逃料玻乱方向主因(三)-产品肉厚太薄或流动长度过长导致流动困难及残留应力过大。解决方案1.设计考虑成型性(如L/T比)主因(四)–模温冷却系统设计不当,公母模温差大。两面收缩不同造成翘曲。解决方案1.冷却配置设计适当2.参数管制(温度&流速)主因(五)-产品结构不强,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形。解决方案1.采补强方式(加肋)2.由模具修改使变形尺寸得以改善主因(六)–顶出位置不平衡,对于脱模困难之产品于顶出后造成变形。解决方案1.顶出平衡2.Gate与夹持面积大之区域加装顶针主因(七)–模具冷却不足,产品强度尚不足。顶出时产品发生变形。解决方案1.冷却时间加长2.冷却局部热集中区(加冷却机构)三、短射现象:融胶射入模穴中,产品某区域无法完全充填,因而产生填料不足之现象。主因(一)-产品肉厚不均,造成薄区流动迟滞。严重时造成短射。解决方案设计时尽量将肉厚均匀化主因(二)–多模穴中各穴流动不平衡。解决方案1.采平衡流道设计2.利用模流分析来计算其尺寸主因(三)–射出机规格不符合。解决方案–根据产品大小估计机台主因(四)–塑料流动性不足。解决方案调整温度射压来改善(换料)主因(五)–排气不良造成短射。解决方案1.增开排气槽2.降低射速四、脱模不顺现象:产品脱模时,顶穿或不能平衡顶出的现象。主因(一)–产品/模具设计不当,射出时前端受压过大不易顶出。解决方案1.加肉厚降射压2.Gate加顶针主因(二)–顶出系统不平衡,导致顶穿而黏模。解决方案1.考虑整体配置2.料深区需于两侧加装顶针主因(三)-分模线设计不当黏母模,无法脱模。解决方案将产品大部份设计于公模上主因(四)–模仁损伤或组配不量,造成毛头产生影响脱模。解决方案检查并修正模具主因(五)–模具文字所造成之死角,造成脱模不易。。解决方案1.研磨打光2.设置顶针3.设计避免于脱模方向主因(六)–顶出机构无法顺畅,顶针断裂。解决方案顶针组配不应马虎 “戒急用忍”五、合胶线现象:由流动塑料前缘接触而成。一般是由多点进胶或因流路分割所造成低强度的接合线主因(一)-由多点进胶所造成之合胶线解决方案尽量采单点进胶主因(二)-无法避免解决方案1.胶线区域增加厚度温度或压力2.移动浇口移动合胶线于不重要区域3.加装溢料井减轻合胶现象六、模仁变形现象:在射出过程中造成局部core pin有弯折现象发生 。主因(一)- core pine过长强度不足解决方案产品设计避免模仁长宽比大于5主因(二)- 计量 & 保压过大解决方案根据产品顶出状况调整条件主因(三)- 因合胶线所造成弯折解决方案将合胶线移至强度大之区域加大冷料井七、混色现象–塑料受异物之混入,造成产品颜色污染。异物包括油污、不同塑料、金属、灰尘。主因(一)- 产品射出磨擦带静电吸附灰尘解决方案将置物篮覆盖加装除静电装置主因(二)- 加工油污未清除机台环境污脏解决方案1.模具油渍清除2.桓境保持清洁3.机台清扫主因(三)- 塑料烘干加次,料粉碎时混入解决方案机台与外围尽量更用同颜色之塑料八、烧焦现象:模腔内气体(空气或瓦斯气)无法排出于包风位置产生烧焦现象。1.排气不良2.塑料本身气体含量过多解决方案1.分割模仁增加排气槽2.降低射速争取气体排出时间3.两段式锁模,先低压排气,再高压锁模九、光泽不佳现象:成品表面无法呈现其应有之光泽。主因(一)–模具受损或研磨不善。解决方案1.镜面加工2.镀铬或钛3.砂纸磨光主因(二)–料温或模温过过低。解决方案1.选用适当料温与模温来改善光泽度凹陷十、凹陷现象:产品凝固时收缩时,无法得到适当塑料补偿,形成真空孔穴而将表面拉成凹限。主因(一)- 设计肉厚大浇口先行凝固无法补偿该区域之收缩解决方案1.适当逃料,减少肉厚2.浇口尺寸,加大以利塑料补偿3.浇口设计于肉厚稍大区主因(二)- 成型条件设定不当(保压&计量)。。解决方案1.保压压力与时间加大(不能过头)2.计量须稳定主因(三)- 产品设计不适造成严重凹陷。解决方案1.肉厚需均匀2.补强肋须厚度须小于壁厚十一、银线现象:大部份产生于浇口附近表面延材料流动方向呈现银白色条纹。主因- 塑料的水份或挥发物于射出时汽化所致螺杆卷入空气亦是原因 解决方案1.增加模温&降低料温2.降射速,降压力,升背压3.塑料除湿,干燥完全以上罗列了这么多问题以及处理方法,仅作为经验分享,实际情况请按照环境因素自行决定。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