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管理不力所致。水质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水色的变化,对此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过滤效果的降低甚至失效和未能及时进行反冲洗是导致恶化的直接原因。其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是较长时间的过滤或因人数太多,浊度过高使滤料的截污能力达到饱和,故而使阻力增大,减小了循环处理的水量,难以发挥过滤能力致使过滤效果降低。第二种情况是在交换使用过滤罐的过程中,只将水放空而未进行反冲洗,致使滤料板结龟裂。当使用时也未加反冲洗就直接投入运行,从而造成水穿透断流现象,导致失效。这两种情况的结果使得水中悬浮物浓度快速积累,使透明度急剧降低。
由于过滤的问题使得池内浊度和细菌数量急剧增加,正常的投加量远远不能保证所需的余氯量。循环处理水量的降低,使得池内水流速度变小,当水由配水口流至回水口附近时,余氯可能耗尽,使得池内靠近回水口附近的大面积水体,因缺消毒剂而使细菌大量繁殖。另一方面,由于水质恶化,水体粘性增高,流速减小,消毒剂难以与细菌充分接触,细菌和藻类快速繁殖,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水质急剧恶化。
较高的余氯量有杀死藻类胚芽的功效。当池内浊度上升,余氯量不能保证时,细菌的急剧增长也将助长藻类的快速繁殖,而且高浊度的悬浮物又成了藻类繁殖的载体,在人群的搅动下,更新繁殖更快。被翻入水体下部的藻类因得不到光照而脱落或厌氧化,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恶化的进程。
细菌和有机物的增多使得池内溶解氧浓度快速下降,此时水体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在其本身加剧水质恶化的同时,又促进了藻类制氧的能力和其本身的繁殖能力。
及时进行过滤器的反冲洗。游泳旺季,人多而杂乱,池水污染可能性非常大,作为水质净化的核心环节,对其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过滤器的个数至少为两台,其反冲洗应轮换进行,每隔一天冲洗一个,当人数极度爆满时,每个过滤器应尽可能每天反冲洗一次,以确保其去污能力和效率。由于反冲洗用水量较大,故应视水质、过滤器进出口的压力差来具体确定反冲洗周期。但同时要坚决杜绝为了节约反冲洗用水,而不视具体情况仍延续老一套几天一冲的不负责任的做法。否则会因小失大,造成更大的处理费用。
随时观察水质,并检测余氯量(旺季至少一小时一次或两次)。消毒剂的投加应较平时稍大或缩短投加间隔时间,始终保持应有的余氯量,同时应保持夜间闭场后池水中应有的余氯量,持续消毒灭菌,避免细菌的繁殖,杀灭藻类的胚芽,确保正常运营。
定期投加硫酸铜。硫酸铜是目前游泳池场馆中使用最广的一种抑藻剂。它不仅能起到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还可调节水的颜色,使水呈现赏心悦目的浅蓝色。在夏秋旺季,硫酸铜可一周投加一次。在淡季时半月或更长时间投加一次。硫酸铜的投加量不宜过大,否则水色就会变为深蓝色,反而使人感到不舒服。在一般情况下,以 2 g/m 3 用量即可,因藻类具有抗药性,故硫酸铜的投加也不宜过量过频。
避免闷热强光环境。在游泳高峰期,室内外温度均较高,气流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为了解决潮湿闷热的环境,游泳场馆内应保持良好的换气和通风,应将照明灯更换为冷色光,并在收场后尽快关闭强光源,从而使藻菌失去繁殖的环境。
限制池内游泳人数。游泳人数的急剧增加,是导致水质变易恶化的主要因素,不仅增大了池水的污染负荷,更使水流的回流发生变化。因此,在闷热天气里游泳场馆的入场人数要视场馆的在水人数而有所限制,并非来多少就进多少。否则极易导致水质的突变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