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58今日阅读:78今日分享:13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及对策

会计是以一个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会计处理的各个环节的加工对象就是会计信息。从广义的会计信息来看,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其一,以货币化指标体现的财务信息,它是从动态、静态两个角度对特定的主体经济资源的数量(资产)、归属(负债 、权益)、运用效果(收益分配)、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财务状况变动及其结果)进行描述;其二,非货币化的和非数量化的说明性信息,它们不仅仅是对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财务指标的基本说明,而且还包括了大量的主体所处的社会、文化、道德、法律等环境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正确判断会计主体的经营能力、发展前景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其他用于主体内部管理的信息,这些信息常常由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主要包括了短期(长期)决策信息、预测信息、责任中心要求及履行情况等信息,虽然与外部性较强的财务会计信息相比,它们更容易为人们所忽略,但是在经济管理和财务信息质量控制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狭义的会计信息来看,其信息的载体主要集中反映在财务会计报告上,也就是广义的会计信息所阐述的前二个层次上。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的内涵比会计报表大,根据《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本文会计信息的内容就是指财务会计报告。
方法/步骤
1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1.通过资产造假来调节利润。一般使用非法手段来提高资产价值和虚增盈利,即虚构资产收入或人为降低资产价值。   2.通过多计或少计负债来调节利润。一是多计收入或少计负债、人为降低资产价值达到虚增盈利目的。二是隐瞒负债和费用,达到虚增盈利目的。由于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帐款虚列,潜亏挂账或应收帐款少提备抵坏帐,多计固定资产等;漏列对外欠款。   3.通过多计或少计收入来调节利润。一是调整收入数额,通过虚列销售收入或隐瞒收入。二是调整收入确定的时间,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延到未来期间确认或应未来期间确认收入本期确认,达到调整当期利润目的。   4.混淆成本和费用几个界限达到调节利润目的:一是混淆产品成本界限。混淆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混淆本期产品与下期产品应负担的费用界限、混淆各种产品不同的费用界限、混淆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二是混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界限,或者混淆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界限,不按规定划分上述费用,造成成本或费用不实;三是混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的界限,造成资产和利润不实;四是混淆福利费、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界限,将应由福利费列支项目在费用或营业外支出中列支,挤占费用或多计营业外支出达到调整当期利润目的。   5.通过挂账来调节利润。一是将支出挂在跨期摊销科目中。将支出挂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预提费用”这几个跨期摊销科目中,以调节利润。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应由本期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使本期盈利,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二是将损失长期挂账。将三年以上的无法收回应收账款、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虚增本期利润。三是利用“未达账项”、“在建工程”和“减值准备”等科目弄虚作假,调整资产和负债,调节利润。

2

​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健全法制,严厉的查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的生命,对于虚假的会计信息,一是有关的法律法规中要明确;二是要制订相应的处罚措施,把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同制售其他假冒商品一样,严惩不怠;三是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的政府和社会监督体系,使虚假的信息一产生便受到严厉的查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需要通过财政、税务、工商、审计、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加大监督和监管力度,严厉的查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另一方面中介机构要提供工作质量,加强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社会监督体系,促进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不让会计信息失真有存在市场。   2.提高认识,不断提高法律观念和业务水平。要加强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观念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遵守财经法规的自觉性,从根本上保证成本信息及其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财务会计监督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相互制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成本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