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6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怎样开缸及日常维护

新买的鱼缸,使用注意事项: 1、浓盐水泡一天,清水冲干净后,加自来水并接上所有过滤及附属设备,通电全功率运转,同时水里加入高锰酸钾,加到水变紫色为止。 2、带高锰酸钾运转5小时左右,待水的颜色变成暗红色,此刻高锰酸钾药性已经被完全降解,再把水换掉,加入普通自来水。 3、开过滤,开气泵,泵气12小时后,就可以养水了。(见下文) 4、等水变的清澈无比时,就可以放鱼了。 当然,如果养的不是什么名贵鱼种,那就直接进行第3步骤就可以了。
工具/原料
1

食盐

2

高锰酸钾

3

输氧泵

4

水管

步骤/方法
1

开缸  开缸是养水的一个重要阶段,基础打得好不好,对将来有很大影响。 新的水族箱里放进自来水,经过曝气除氯、增氧,就可以放闯缸鱼了。  1、配置强有力的过滤系统,包括足够的滤材。 我们一般把滤材分为物理滤材、化学滤材料、生物滤材三大类,实际上,大部分物理和化学滤材同时也有生物培养功能。配置生物滤材的目的,是为了给各种菌类提供充足的附着表面。在水族箱中,菌类的生长繁殖,如果受到生存空间的限制,就很难适应高密度饲养的负荷,利用滤材扩大菌类的生存空间,就能够获得比自然条件下更强大的自净能力。  2、充分供氧。  有机物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氧,会造成水体氧含量降低,不仅威胁鱼的生存,而且不利于好氧菌的生长和工作。及时补充水中氧的损耗,在有机物浓度高的情况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硝化细菌是典型的好氧菌,在缺氧时无法有效氧化氨和亚硝酸盐,而氨和亚硝酸盐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会造成鱼的死亡。  3、主动引进有益菌,可选择硝化细菌或复合菌(含硝化细菌)投入水族箱。 硝化细菌无处不在,只要有适合的条件,它们就会繁殖起来。但硝化细菌属于自养菌,必须在体内合成有机物,繁殖较慢,如果在水族箱内投入足量的硝化细菌,可以加快硝化系统建立的速度。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硝化系统便可初步建立起来,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也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这时,就可以正式养鱼了。

2

系统稳定性  开缸后,一般最好是逐步增加饲养量,因为这时的生物系统尚未稳定,抵抗冲击的能力比较差,处理不好就容易出问题。  比较常见的问题是过滤系统能力不足,或饲养密度和投饵量过大,有机物排放量超过了系统的自净能力,水体开始富营养化。解决的方法,一是加强生物过滤(还可以配合物理吸附等辅助手段),二是降低饲养密度和投饵量,另外,就是通过换水稀释,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过度依赖换水来维持水质,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开缸后具体需要多长时间系统才能达到稳定很难说,也许一个月,也许几个月,有的水族箱甚至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影响系统稳定的因素很复杂,比较常见的是生物过滤系统薄弱,负荷能力不足,此外,随便增加鱼只数量或频繁更换品种;饲喂不定时不定量;不及时换水;过度清洗滤材;过滤器时开时停;以及随便在缸内用药等不当的做法,都会妨碍系统的稳定性,甚至造成系统的崩溃。

4

好水的标准  静态地看,经过增氧、除氯等程序“做”出来的水,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渔业水质标准,大致上已经算是好水了,用这样的水养观赏鱼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只有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水质相对稳定的水环境,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好水。  新鲜的自来水是无色的,但养过一段时间后,通常会带有浅黄色或浅褐色,这是正常现象。我国古代就有绿水养金鱼的经验总结,现代水产养殖也有看水色辨水质的方法。对于大多数热带观赏鱼来说,适合养殖经济食用鱼类(特别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鱼)的水体太肥了,也不利于观赏。水色太深,透明度较差,说明水中有机物浓度过高,一般是过滤系统负荷能力不足造成的。适合观赏鱼的好水应该是透明度高,略有浅黄色或浅褐色的水体,水面无油膜、浮沫,闻之无味或仅有少许腥味。  有经验的老手通过观察鱼的状态就可以大致判断水质的好坏,水好鱼的状态就好,不仅食欲旺盛,生长快,而且体色鲜艳,疾病也少。如果鱼的食欲下降,经常生病,首先应该在水质方面找原因。鱼出现浮头的现象,通常是缺氧造成的,水中的溶氧量和饲养密度、温度、气压、水草夜晚的呼吸作用等因素有关,但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重要因素,就是水中有机物浓度过高,生物耗氧量大。因此,除了机械增氧外,换水稀释是提高溶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能够较长时间不换水,而鱼仍然能保持良好状态,说明水的自净能力强,稳定性高,能拥有这样一缸好水确实令人羡慕,难怪一些鱼友以此来炫耀。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控制饲养密度,二是要强化生物过滤系统,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不过,除非我们能够建立一个真正的生态系统,实现大自然条件下完整的物质循环,否则,长时间不换水是不值得提倡的。有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什么是老水?从字面上看,老水就是养鱼时间比较长的水,这样的水未必是好水。如果我们把老水理解为通过长期养水获得的具有活性和稳定性的水体,而且日常换水不改变其性质,那么,这样的水就是好水。有时,鱼病了后用药物治疗无效,放在老水中静养一段时间就痊愈了。有的人认为是因为老水中含有某些对鱼健康有益的成分,这种看法推测的成分较多,缺乏实验依据,但老水养鱼生病少,有病恢复也快,是许多人的经验之谈。  有位鱼友到相熟的水族店买鱼,和店主聊起来,店主问:你猜我这店里什么东西最值钱?鱼友很有信心地说,一定是过背,店主摇头说,再猜。鱼友仔细看了看,这里的鱼除了过背,都很普通,实在看不出有更值钱的鱼。最后,店主指着那几口缸说,这里最值钱的就是那几缸水!  这几缸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店主解释说,这几缸水看起来和别的店里的水没什么分别,但对鱼就不一样了,同样的鱼放进这些缸里,就比在别的缸里状态好,不仅食欲特别好,而且少生病,色彩也更鲜艳,有些鱼病得很重,眼看没救了,放到这些缸里,十有八九能治好。鱼友问,这水是从哪里来的?店主告诉他,就是普通的自来水,和隔壁几家水族店用的水完全一样。鱼友又问,那是什么原因?店主笑而不答。  是不是店主吹牛?也许。但水质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要获得一缸合格的好水不难,但要得到各方面都特别优异的水,就很难了。珍贵的好水,是不能单靠几种测试剂来衡量的。  有的人换水,直接往缸里兑没经过任何处理的自来水,也看不出有害的影响,但和经过曝气或活性炭处理的水相比,肯定存在水质上的差异;有的鱼喜欢弱酸性的软水,但用硬度和PH值较高的水来养,也照样养得活;有的过滤器里,就一块滤棉,鱼也很少死;有的人根本不懂硝化细菌,不经过开缸阶段就放鱼,也挺顺利的,等等。如果由此断言:自来水可以不除氯,PH和硬度没必要调整,什么过滤、开缸,根本就没那么多讲究……未免太轻率了。  养鱼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养法,有的人要求不高,确实没有那么多讲究,有的人想进一步提高,在水质上做文章,也顺理成章。前面的帖子是写给这些人看的。 用测试剂做标准,经过处理的自来水可说是标准的好水,但我认为它只是合格的好水。有的缸,过滤器就一两块滤棉,这样养鱼行吗?完全可以,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养七彩的。只要你少投喂,每天换水,就可以把有害物质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上,这样的水已经有一定生物自净能力,虽然从指标上看差一点,也可以算合格的好水。如果生物过滤再强一点,就不用每天换水,如果某一天早上,你发现鱼的食欲欠佳,说明应该换水了。  有了强大的硝化系统,水中的氨和亚硝酸降低到不可测,你的水质就前进了一步,恭喜您,加10分。如果水质清澈,水面无油膜,硬度和PH值适当,再加5分。要是能把NO3和PO4也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上,那就相当不简单了。要达到100分的最高境界,恐怕没有人能做到,但争取80分以上,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水质的评价,受到测试手段的限制,很多时候要靠观察,靠感觉。除了可测试的物质以外,水里还有什么东西,谁能说清楚?例如,有害菌的数量、残余的有机物成分及其含量、各种酶、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抗菌素、激素、毒素等),要想对水质做全面的评价,恐怕专业的实验室也无能为力。不过,我们可以根据鱼的表现对水质作大致的判断。  水好鱼的状态就好,具体怎样判断,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过,有两个方面是观察的重点,一是看鱼的外表和活动情况,二是看鱼的吃食情况。有人说七彩吃食喜欢吞吞吐吐,但多数人认为这说明七彩的状态不佳,就个人的观察,七彩差不多吃饱时,吃饵的频率会降低,并伴有打斗和驱赶的现象,但一般也不会吞吞吐吐。另外,养一些对水质比较敏感的鱼种,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正确判断鱼有病还是水质有问题,一般可以通过换水来验证,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据此作出判断。硝化细菌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但和其它微生物相比,它们的种类极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因此,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硝化系统的建立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把硝化细菌的这个特点推广到其它菌种,就必须非常小心了。要推翻生物种群的分布存在普遍差异这个生物学的一般结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_^新买的鱼儿,带回家过水。

注意事项
1

水温适应性调节 新鱼由一个水环境到另一个水环境中,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为避免水温骤变对鱼儿造成影响,需将装有鱼儿的袋子泡在缸里至少20分钟,使袋内温度与缸内水温逐渐接近。

2

对鱼体进行消毒 鱼儿生活在水中,体表容易沾染各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的对鱼体无害,有的对鱼是有害的。在鱼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时候,自身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在我们购鱼过程中,鱼儿常常因为环境的变化,或受到过度的惊吓,而使免疫力迅速下降,此时,病原微生物就会很容易侵入鱼体,导致发病。这就是为什么鱼儿在专卖店非常活跃,回到家后就容易发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在鱼儿入缸前,应往包装袋里放入盐(使袋子中的盐水浓度呈1%)浸泡鱼儿15分钟,以杀灭体表的大部分病原微生物。

3

水质适应性调节 消毒后往袋子里加20%的缸水,在加水时要随时观察鱼儿是否有异常现象,如果没有问题,继续添加,最好在20~30分钟以内使袋子里的水和鱼缸里的水达到1:1比例。

4

袋子在水中静置 做完以上各步之后,要将鱼儿在水中静置10分钟,等待鱼儿的状态稳定。这时要仔细观察鱼儿,如果状态稳定,则10分钟后就可以按照第五步的要求使鱼儿入缸。如果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如在袋子里乱撞或漂浮在袋子中,则要立即向袋子中增氧,等到鱼儿状态好转。

5

鱼儿入缸 最后,用抄网将鱼儿从袋子中捞出放入水中,原袋子中的水一定不能倒入鱼缸中,以免造成水质污染。鱼儿进缸后最好让它好好休息,不要打扰它,这时以关灯为佳。 这些步骤看起来很繁锁,但为了养好鱼儿,以上步骤是必须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