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6今日阅读:176今日分享:34

第八次训练:正反手接杀

第八次训练:正反手接杀还是先练了会儿前后四点的衔接击球,然后是接杀练习,今天也新练了反手接杀,具体如下:1.呼吸。以前训练笔记里说过,要尽量用鼻子呼吸,不要用嘴呼吸,特别是打球比较累的时候,今天这一点算是真正领悟到了。因为上来练习了几组全场四点衔接击球之后,人累的狗一样大口喘气,动作也越来越慢和不稳定,教练再次告诫我,一定要学会用鼻子呼吸,因为:用嘴呼吸的话,特别当你接近体能极限的时候,是呼出的多,吸入的少,这时如果测定你体内的血液中的氧含量的话,它反而是逐渐降低的;另外,用鼻子呼吸,人会相对比较稳定,也会更有利于主动的调息。于是,我后面所有的训练都坚持鼻子呼吸,果然人恢复的快多了!而且也貌似动作要稳定一些了。另外,我自己感觉鼻子呼吸还有另一桩好处:能掩盖你的极限,让同样辛苦的对手崩溃。2.正手接杀。在复习上次的正手接杀的内容中,细化了一些新的技术要点:接杀的时候,要尽量使用手腕去处理球,不要用手臂;在“够球”的最后时刻,人的重心要完全落在右脚,左脚只是顺势摩擦贴地过去而已,并不承担重量。而且,整个人在“够球”的最后阶段里,胳膊要尽量展开伸直,身体要尽量右倾,即尽量加长自己的接球长度,这样可以相对减少步法上的压力;在整个的接杀和还原的过程中,除了保持左右平移不要前后跑动之外,整个人持续要保持低重心,不要上下起伏。我的问题就是人还原后重心容易不自觉的拔高站直,然后接杀时候重心再降低,这是不对的,浪费了时间和体力,必须要始终保持低重心;关于接杀的点,身侧是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说,接杀点只能在身侧和身前,不能在身后!3.反手接杀。这是今天新练的动作,其基本步法比正手接杀要多一步,具体是这样的:双脚蹬地启动,右脚转身向左跨步接杀,它比正手多了个明显的蹬地启动步。刚才第2点讲的几个技术要点,全部也都适用于反手。我貌似反手接的也还可以,结果教练说,现在练随机两侧接杀,他人站在中间,往两个腰随机扔掷,结果,我几乎一个都接不到了!一方面,他的动作本身有迷惑性,另一方面,离开了规律性的定点习惯,面对这种随机的来球自己的启动速度就跟不太上了。4.体能。今天又是好多次TOUCH到体能极限,教练让我多练练跳绳,我随意问了下是不是要多跳些双飞啊。结果得到了一些震撼的数据: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即使像10岁左右的小孩,双飞的要求是都每分钟120个!我问他,你自己每分钟双飞最多是多少个?他说是128,再快就上不去了;然后教练说他在国家二队的时候,三飞可以连续不失败的跳1000个!SHIT!太屌了!教练告诉我跳绳,特别是双飞,对羽毛球的身体素质锻炼,是极好的,它对于手腕的力量和摆速、脚踝和腿部的力量、整个身体和手脚的协调性等,都会有很好的帮助。5.单打发球。今天问了教练一个问题,身边不少水平还不错的球友,单打时都喜欢反手发球,如同国际比赛的男单选手那样,站的也比较靠前,但我感觉只要我控制性的推对方后场,其实他还是会陷入被动的。那么,对业余来说,是不是反手发球有必然的弊端?教练说,对业余来讲,反手发球OK,错的是站位,基本应该站在接近中场的位置来发球,如果站在T区发小球,即使专业选手也会直接陷入被动的。哦,晓得之。6.击球落点。又问了教练一个问题,单打对手发小球过来,那我原则上应该回他那个落点比较正确?教练说,原则不是你回哪个落点,而是你要根据对手的适应性和习惯来不断变换落点!另外,教练讲其实对于个人来说,习惯是无法改变的,只能掩盖!嗯,感觉确实是这样!呵呵,最后照例又八卦了一会儿,今儿聊的是林丹和李宗伟。教练说,即使像他俩这样的超一流选手,也是有固定的击球习惯的。比如李宗伟,因为其正手的斜线劈杀威胁很大,所以就会不自觉的绕到最后还是要靠这一拍来解决问题,但问题是他缺乏其他同样致命的武器,所以,林丹只要防住了这一点,基本防守上就比较稳固了。反观林丹,他的斜线劈吊也是杀手锏,而且因为其左手球员的先天优势,劈吊到李宗伟的反手网前时,李必须转身才能接球,而且也因为反手位的关系,难以回出进攻威胁球,所以相对林丹这个绝活先天就占点儿小优势。更为关键的问题是,林丹还拥有同样犀利的头顶区突然加速点杀直线技术!这就极大的控制住了李宗伟的预判与跑动,即李需要分散精力保护更多的点。俩人之间,依靠常规套路上的拉吊和杀球,已经谁也奈何不了谁了,只能是靠绝活。这些细微的大概在最关键时刻的一些小差异,决定了比赛胶着时刻中天平的倾斜。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