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程:20天精通ANSYS教程
1、如何选择ANSYS版本问题?答:ANSYS目前已更新至17.0版本,从软件本身上讲越是最新的版本功能上越趋于完善,所以我们能选择最新版本作为学习和使用自然是最好的,初学者建议入手最新版本(若有相关学习教材)。我们的课程基于ANSYS17.0版本录制,但是你使用ANSYS14.0及以上版本不会对学习造成影响。很多初学者老是在纠结版本问题,这是没有必要的,不管什么版本只要能掌握,每个版本的使用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使用最新的版本是为了更好赶上时代步伐,给自己今后的工作带来更多便捷。 2、我买了很多书,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一点头绪都没有,究竟怎么学?答:根据赵老师多年使用ANSYS的经验来说,很多理论在实际工程中是应用不到的,而且中国的ANSYS书籍大多都是在翻译ANSYS帮助文档而已,完全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钻研、学习领悟。 3、究竟是学经典界面还是学 WORKBENCH?答: 这个问题在稍后的文章我会详细给大家解答, 简单的说:如果不是学生做研究和二次开发的, 我都建议大家学 WORKBENCH, 这是未来的 ANSYS 公司的发展方向, 操作和对接上都很方便。
要想把ANSYS软件学好,我们需要从软件本身的操作练习,通过对具体产品的实例逐渐掌握软件的使用,我这样说不是理论不重要,只是当我们在熟练掌握软件的分析后,涉及的理论我们可以网上查一查就能了解,完全没必要一天盯着理论去背去拼命理解运算。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国学生总是喜欢盯着书本非要弄个明白,学习很拼命,看了大半年的书,还不如亲自跟着视频做一个实例收益多,这是很难入门的主要原因。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学习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呢? 在做ANSYS教育培训这几年,总有一些ANSYS学员向我提问。这些学员在做某一项研究的时候,遇到了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一筹莫展,所以向我求助,我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发现这些学员的问题层出不穷。一个问题刚刚解决,又会冒出一个新的问题。对于《20天精通ANSYS教程》的学员,赵老师在课程使用说明中已有详细论述,但发现少数同学拿到课程后这里看一下那里点一下,学习杂乱无章,在学习过程中仍走弯路,请学员看看使用说明。
在此我再给大家总结一下学习ANSYS软件的方法: 有限元软件是理论与经验高度融合的计算软件,初学者刚接触软件时,可从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实际案例分析三大块入手。理论知识方面,需要了解最基础的力学知识,如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若有静力可了解下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知识。软件学习方面,要多练习,合理的提出疑问,然后对这些疑问有针对性的一一解决。有限元分析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指导工程实践,所以任何脱离工程实际的分析都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是受力分析还是加载等软件设置都要建立在实际工程基础上,太多的简化和软件本来能够实现的确简化了这些都是造成有限元分析结果不准确的原因。同一个结构,不同人分析的结果确不同,原因就在于使用者的理论与软件水平不同,有限元软件只是个计算工具。所以,有限元软件对于有一定设计工程经验的人学习起来很容易的。在网络普及的时代,自学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由于有限元的特殊性,软件自学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的,视频教程的目的在于快速掌握有限元分析技术的核心,不单单是软件的操作,还涵盖了常用的理论基础知识,软件操作经验,工程案例分析经验的内容,短时间内迅速达到从入门到精通的目的。报大班几十个人学习的本质只是练习软件操作,无法将初学者的疑问与讲师充分的沟通,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 入门容易精通难,这是有限元软件的共性,而这一难点主要是集中在理论、软件操作、工程经验三者的融会贯通,当这一点做到的时候,入门早已经变为精通了。
第一、ANSYS只是一个软件,它是一个工具,它是一个用于实现某种物理计算的专业工具。 所以在使用ANSYS之前,首先要把我们所遇到问题的物理本质弄清楚,先要界定它到底属于一个什么问题?它是一个结构力学问题吗?还是一个静电场的分析?或者是一个磁场分析?还是一个流体分析?如果它是一个结构力学问题,那么它是一个静力学问题,还是一个动力学问题?如果是一个静力学问题,那么它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如果它是非线性的,那么是材料非线性,还是几何非线性,还是边界非线性?如果是边界非线性,那么它是哪一种边界非线性,是有摩擦的吗,是不可分离的吗,是绑定的吗?对于这些问题的判断,首先需要我们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背景。我发现有些朋友研究的问题,已经超出了自己的知识领域,而他们仍旧在希求用现有的知识能解决问题,这是不现实的。如果我们连机械振动都没有学习过,就去做PSD分析,那么此时无论问多少朋友,多少老师,都是收效甚微的。此时,最明智的方法是赶紧去学习机械振动,在学完以后,在ANSYS中做一批机械振动的例子,然后再回到你所面对的问题上面来,去想办法建模,解决它。而我们不少朋友很着急,希望两三天立马能够解决手头上遇到的问题,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CAE这一行,必须首先夯实理论基础,才去使用软件。ANSYS它毕竟只是一个软件,是浮现在表层的一个工具,在底层,它是在做理论计算。而理论计算,就是依据于末一个学科的理论。如果我们根本就不知道ANSYS基于什么物理理论在操作,那么我们即便把ANSYS的命令用得纯熟,我们所得到的结论也是值得怀疑的。所以,我真切的希望这些朋友,一定要先夯实自己在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然后再去解决面对的实际问题。不要着急,这些事情,着急也没有用处,反而只是会耽误时间,而一无所获。
第二、如果我们在弄清楚理论底层以后,在使用软件方面遇到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说说我的看法。我看了一些关于ANSYS的书籍,但是坦率的说,真正让我满意的书籍寥寥无几。大多数书籍在讲解软件的时候,就是在翻译ANSYS的帮助。而这种翻译,有很多时候并没有按照翻译“信达雅”的标准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结果看得很费劲;最糟糕的是,有时候还导致了误解,让我们深陷在一个错误的陷阱里面很难走出来。我最早学习ANSYS的时候,看过几本ANSYS的书,结果被它们弄糊涂了,心里面十分的烦躁。于是转过去看ANSYS自带的英文帮助,结果发现ANSYS自带的帮助做得非常好,相当地道而且细致。从此以后,再懒得去看我们中国人编的好多ANSYS教程。实际上,ANSYS帮助就是教会我们如何使用ANSYS。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就我看来,就如何使用ANSYS而言,没有什么书会超过视频教程中实际产品分析的实例和ANSYS自带的帮助来的有用。所以,大家只要遇到软件方面的问题,我只有一句话可以说,就是“看ANSYS的帮助”,如果还是不明白再向我提问。有些朋友说,ANSYS的帮助全英文,不好看。赵老师有没有汉化版的ANSYS软件?不好看也得看,开始看估计会费劲一点,但是看多了,你会渐渐喜欢它。我们大家都是年轻人,不要被中文习惯所拘泥,一定要逐渐习惯英文,然后渐渐的让它成为我们所熟悉的语言。在看了一些英文帮助以后,再回过头看我们一些中文ANSYS书籍,就觉得别扭得很,翻译得莫名其妙,而且编者还经常把英文帮助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给省略掉,却去强调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反而让我们误入歧途。汉化版的软件其实对我们的学习是没帮助的,为什么这么讲,首先来说不管你的英语基础如何,你要知道在ANSYS软件中,英文就是一个名字或者称呼而已,你翻译过来反而觉得别扭,对于我的学员,凡是向我要ANSYS中文版的我都是拒绝的。所以,要学ANSYS的操作,请看视频教程和ANSYS自带的帮助!
第三、到底是用ANSYS经典界面还是WORKBENCH?对于刚接触到ANSYS的学员,可能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两个问题!一、ANSYS和Workbench是什么关系?答:对于大多数初学者,普遍知道的ANSYS都是指ANSYS经典版本,简单说就是指一打开是黑色截面的那个。而Workbench是ANSYS公司早几年就发展的一个方向,目的是想把ANSYS公司的所有软件包括它收购的软件,都整合在一个工作平台上来,当然也就包括ANSYS经典版本,还有很多其他软件,比如CFX Fluent CFD等等,都集成在一起,方便工程师对数据及分析结果的相互传输及应用。功能强大,能在同一个平台下解决诸多工程实际仿真模拟问题,这也是目前所有工程应用软件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工程上应用ANSYS Workbench的人是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所必须的和需要的,因为ANSYS公司现在基本的重心一年前已经开始就放在Workbench平台上。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希望毕业后从事ANSYS FEA方向的工作,尽早开始学Workbench,都在使用ANSYS Workbench,而不是ANSY经典版本,早做好准备,也为自己以后毕业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增加砝码。二、谈谈已经有一定ANSYS基础的学员,可能ANSYS经典版本用过了,但是目前对ANSY Workbench还不够了解,常见的咨询得比较多的问题,我整理了如下: 本人学习经典版本和Workbench已有多年了。下面简单谈谈个人对ANSYS经典版本与ANSYS Workbench的理解,希望对初学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少走弯路。首先,回答学员经常问的一个问题:问题是用经典版本的时候,遇到从其它CAD软件(Pro/E,Solidworks,Ug等),建好的模型导入ANSYS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丢线、丢面或丢体等现象。遇到这个问题,而在经典版本里面对模型处理起来又非常困难。有的时候,几乎是无法进一步操作,比如:有的时候布尔运算是无法进行的。以前,我用经典的时候,也经常遇到过类似问题。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目前常用的CAD软件(Pro/E,Solidworks,Ug等)与ANSYS Workbench进行无缝连接。在安装的时候,将CAD软件与ANSYS Workbench配置好。再进入CAD(Pro/E,Solidworks,Ug等)软件界面的时候,在界面上就出现了ANSYS按钮,当建模好之后,只要点击ANSYS即可进入ANSYS Workbench了。即使比较复杂的模型,也不会出现丢失线面体等现象。当然,其实目前ANSYS Workbench的接口能力无可置疑,即使没有进行无缝配置,通过x_t,iges,sat等导入Workbench,绝大多数情况也不会出现丢失先面体现象的。其次,本人推荐大家学习ANSYS Workbench的理由有以下几点:1,与CAD软件的接口方面:ANSYS Workbench比经典版本方便了不知道多少倍,用过的人应该知道,即使你没有按照上面所说的与CAD软件进行无缝连接,通过x_t,iges,sat等导入,绝大多数情况也不会出现丢失线面体现象。2,模型的处理能方面:从CAD导入的模型,由于某些需要,如接触问题,经常会希望进行一下修改。这在ANSYS Workbench的DM里面,处理起来也非常方便的,一个projection or imprint等就可以方便的实现在经典里面很麻烦的操作。3,网格划分方面,由于ANSYS收购了专业的网格划分软件gambit,现在已经集成到了里面,网格划分也比经典版本强多了。以前无法进行六面体划分的,现在也能够很容易划分。4,后处理功能方面,结果的显示也比经典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