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
除夕至初四期间,每日优鲜的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除夕(1月24日)当天,叮咚买菜的订单量同比激增超300%;春节期间,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均订单量是节前的2-3倍;苏宁菜场的“到店模式”在疫情期间,全国销售增长已达到650%。
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70%;除夕至大年初六,蔬菜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了510%,水果同比增长超300%,鸡蛋增长770%,乳制品增长370%,水饺、馄饨等速冻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90%。
据数字零售平台多点Dmall官方数据,2020年1月,多点APP新用户注册数同比增长136%,月活数同比上涨8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疫情的出现,人们选择在家呆着,为了购买生鲜食材,很多居民选择了线上购买,商家将市民在线上订购的货品送到小区门口、家门口、快递柜或利用无人售货柜等,由买家自取,双方不见面或不接触,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流动,降低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END
目前我国生鲜电商众多,主要分为有到店自提、前置仓到家、到店和到家结合三类,食行生鲜则采用到柜模式,哪种模式能最终成为主流?目前无法下定论,但该解决的问题是一致的。
其中所谓前置仓是指在企业内部仓储物流系统内,离门店最近,最前置的仓储物流。简单说就是社区3-5公里内的集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站,可能是某个门店,可能是某个社区仓储点,在用户下单后尽快送货上门,缩短配送半径与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改变社区用户消费习惯。END
1、提高配送效率、解决物流运输市场“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痛点等问题,最大限度提升消费体验。 2、解决了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时效问题,让货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客户手中。 3、前置仓批量复制性更强。 4、当前置仓在一个城市的站点足够密集时,集采就可以发挥出巨大的规模效应。站点密集,也能摊薄基于物流仓储和配送的成本。
对于被疫情困在家中的人们来说,生鲜电商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疫情的爆发催生了中国电商市场的巨大需求。电商将占据今年中国零售额的三分之一,高于上年的大约四分之一。END
就当下情形来看,这次疫情对于生鲜电商平台而言是绝对的利好,与此同时疫情带动生鲜电商行业加速的同时,无法应对暴涨的订单需求也凸显出来。同时也是对众多生鲜平台在供应链层面都面临着很大的考验,主要体现在对于仓储的合理配置、与上游企业的材料协同、基于大数据的物流配和处理等几个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