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组同等车系的车辆轻重数据: 可以看见,同等车型车系之间的重量差别并不大,这样的数据完全可以去汽车之家、易车网上自己进行对比。有的日系车反而还要重一点点。
当前世界汽车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汽车轻量化,一则的确省油,环保吧!二则是新工艺、新材料的引入。有没有发现同系的车,有的车贵的反而更轻?碳纤维的自行车肯定比钢铁骨架的自行车舒服、上档次吧。
为什么日系车给人很轻的感觉? 这和方向盘调教有关。日系车调的很轻,给人感觉开起来的飘忽。而德系车、国产车调教的较重,感觉开起来稳当。殊不知,这样反而加重了超速风险,不安全。
先看一组同等车系的车辆钢板厚度数据: 空口无凭,数据说明钢板厚度差异不大,甚至有的日系车还厚点。这零点零几毫米的厚度,能有多强的防撞能力?与其说是钢板保护乘客防撞,不如说钢板为了导风导流。
再说,全身钢架的车辆撞上去,车辆和障碍物硬对硬,没有缓冲,1吨多重的东西高速运动的冲击力,除非坦克才能抗住吧?
衡量安全的标准: 一款车是否安全,不在乎钢板厚度,应该是软硬结合。吸能区域应该软,最好富有弹性,保护行人,保护自己。吸能区域的后方应该硬,防止撞击后多余的能量和引擎盖下的东西被挤进驾驶舱,保护乘客。这方面最好参考撞击实验吧。不要被老司机忽悠了!
网上到处都是各种日系车被自行车、摩托车、甚至鸡鸭撞凹撞的零件一堆的照片(图片),如下:
根据本人的经验和分析1、这和其他系列车商忽悠、抹黑、洗脑有关。2、和日系车吸能区设计有关。要吸能就不能做的太硬,当然轻度撞击,面子就很容易受伤,给人不耐撞的感觉。3、本人阅历所见,日系车撞击欧系车没觉得多吃亏,轩逸尾灯撞过斯柯达驾驶门,轩逸掉漆和尾灯破碎,斯柯达门板凹陷、后视镜骨折(这里都有大量的钢架哦)4、撞击有部位差别,个别图片和视频不能以偏概全,还是要相信科学的碰撞试验
详细科学、远离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