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然的色彩 在自然界中,色彩不仅是自然规律的一种外在表现,而且与环境的变化过程有关,比如气候因素就对环境色彩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在谈及自然色彩时一定要与地域环境相联系,诸如土壤、水系、植被、气温和湿度等,这些都是地域性自然色的决定因素,同时也影响着生物迹象的色彩关系。如此来看,自然的色彩既是一种光合作用的现象,也是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客观反映,其所形成的色彩关系必然与地理因素有着内在的关联。人类也正是在自然中获得了色彩的感悟,专家认为:“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的产儿。正如火焰产生光一样,光又产生了色彩。色是光之子,光是色之母。”自然便成为我们对色彩研究与表达的起点,也是源泉。
3.气候因素的色彩我们生活在大气的包围中,而色彩是由阳光穿越大气层后显现出物体的反射颜色,这就说明空气中的尘埃、湿度和水蒸气等会影响我们对色彩的观察。例如,我国南方的天气总体上是多雨少晴,气候的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高,植被生长茂密,水系充分,在夏季常伴有阴雨蒙蒙的天气,自然的色彩看上去是青绿色系。这种带有温润之感的色彩关系,在空气中透着清新和淡雅,有时在薄雾的笼罩下有着一种朦胧的色彩美。与此相反,北方气候干燥,四季分明,自然的色彩呈现为黄赭色,虽然也有绿色,但是土黄的色质仍成为主调,总体上,会所设计中的色彩感觉有些燥热而缺少润气,有时伴随着风沙天气,使人有某种灰土和乏味之感。这种由于气候因素形成的色彩关系,在南北方的自然环境中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构成了各不相同的赋有地域特性的色彩系列。南方与北方在色彩上的差异还体现在气温上,我们知道南方天气炎热,适于各种植物生长,植物种类繁多,姹紫嫣红,一年四季均可见到绿色;而北方处于寒冷地带。大地的颜色总体上不及南方丰富,特别是到了冬季色彩更显单一。因而,气候因素对自然的色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地域性的色彩又是形成环境特色不容忽视的要素,同时也表明了人类对色彩的认知是在遵循自然色彩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色彩表达的系统,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和符号图式。会所设计反映了一种地域环境的色彩观在设计文化中的显现,这实质上是由于气候因素产生的文化脉络。与此同时,中国南方的设计多以材料本色来表达一种自然环境的色彩观,这种质朴、纯真的设计实则反映了人们顺应自然而尊重于自然的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然会考虑上述这些因素,将自然的要素纳入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