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教学生学会观察,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一种实惠方法。学生有了这种方法,就不必担心作文没有素材,就不必担心写不出新鲜活泼、真实可感的作文。本人三年来的实验就可以证明这点,该实验班的学生,经过观察实验后,其作文速度和质量提高非常明显。不仅如此。许多学生还能在各级各类的作文大赛中获得大奖,或在知名报刊上发表文章。三年来,校级所有作文赛中的奖项全被实验班囊括,此外,还有2人获地区演讲赛二等奖,有8人获省级以上作文赛大奖,有6篇作文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上。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学生学会观察后,还能较深刻地认识生活,辨别是非,并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可谓受益终生。于是,当务之急,就是赶快行动起来,带学生走出课堂,学习观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学会观察呢?笔者下面的一些做法,你不妨试试。一、制订切际的初中三年的观察计划和实施步骤。一般说来,计划和步骤要从筒到繁,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初一宜指导学生观察单个的植物、动物和人物生活的片;初二宜指导学生观察整体事物和较宽的生活场面;初三宜指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生活,并能有一些较恰当的议论。依照这些基本要求,再具体列出每一次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二、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扎扎实实地传授下面的一些观察方法。第一,明确目标法。我们要写什么作文,需要什么材料,要到什么地方去观察,要选什么对象来观察,要清清楚楚,有条不紊。第二,全局着眼法。观察目标确定后,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观察整个目标,让学生能柳从目标的全局中得到事物的整体印象。比如带学生观察“柳”,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柳”的整体,让学生能从整体中得出“柳”的整体印象——“柔”的特征。再如,我们一到下课,就能感觉到课间十分钟“热闹而有趣”的总体印象,等等。这些从目标中得出来的“整体印象”,实质上,也就是学生写作文时要确定的中心。第三,顺序观察法。“整体印象”得出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安排好观察顺序。常用的观察顺序有:①空间顺序,或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由里而外,或由外到里,或东南西北中等。比如观察静态事物时,就应该考采用这个顺序。②时间顺序。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或由小至大,或短到长,新到旧,或生到死等。于是我们观察动态事物时,就宜采用这种顺序。③逻辑顺序。事物的变化总会有一定规律,或由静到动,或由总到分,或由筒到繁,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等。于是,我们观察复杂的事物的时候,就常常要采用这种顺序。由此可见,观察顺序确定清楚了,学生写作时,就以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第四,重点观察法。引导学生确定观察目标和观察顺序后,我们还要指导学生确定观察重点。因为我们知道,如果观察目标太大,我们就不可能按顺序,平均使用力量,一一去细致观察。那么什么是重点呢?重点就是最能体现整体印象的部分。比如,观察“柳”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学生集中最多的地方”,先看坃的同学如何玩,他们的表情如何,还说了什么话;再看看围观的同学,在动作、神态方面又有哪些不同。由此可见,学会重点观察后,学生写作时,就能做到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第五,联想观察法。我们知道,观察景物时,我们不能将它只看成是静态的东西,应赋于它动感,将它看成是有有感情的东西。如朱自清《春》中写“小草偷偷地钻出来”,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春雨“密密地斜织着”等。作者观察时都通过了联想。于是,我们带学生观察家时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只有这样,学生的观察才不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也只有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才会不断地深化。三、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后,还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教育学生随时随地都应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并能采用恰当的检查方式督促学生写好观察笔记。做到了以上这些,我们还会担心学生的作文素质不会提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