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尘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民间称之为'迎春日',也叫'扫尘日',通俗点说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春联 每逢春节,城乡各户都要贴大红春联,洋溢着喜庆气氛。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这一习俗起于宋,盛于明。春联的种类较多,按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贴窗花 目前在北方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窗花。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廓都没有什么限制。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气氛装点得红火富丽。
倒贴“福”字很多人家要在屋门墙壁门楣等处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表示“幸福到”、“福气到”的吉祥寓意。传说姜太公封神之时,把他老婆封为“穷神”,并规定凡是贴了“福”字的地方不能去。于是,老百姓便家家贴“福”、燃放鞭炮,驱赶这位不受欢迎的“穷神”。
挂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年画由古代贴门神演变面来,通常有《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迎春接福》等精典彩色年画。 我国年画重要产地分别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代表年画的三大流派。
年夜饭又叫“团年饭”、“合家欢”,是农历除夕的一餐。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
守岁 除夕守岁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父母延长寿命。“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年夜饭后就是围坐通宵守岁,象征驱走邪瘟病疫,盼望来年吉祥如意。
爆竹“开门爆竹”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新年伊始,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震耳欲聋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大年初一,全家老小装扮一新,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晚辈先给长辈拜,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准备好压岁钱分给晚辈。拜年的正确时间是除夕零点以后,早于零点就属于拜早年,如果晚于正月初十就属于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