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山公园将军山,古名云霄山,位于云霄县城西侧,海拔426米,因唐将军山公园朝岭南行军总管归德将军陈政于唐高宗仪凤 二年(677年)葬于此山而得名。
漳江口红树林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 (5张)位于云霄县漳江入海口,保护区总面积2360公顷,其中核心区700公顷,缓冲区460公顷,实验区1200公顷,是以保护红树林及其栖息野生动物为主要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
乌山乌山位于福建云霄境内西部,山脉走向呈南北趋势,海云霄乌山 (7张)拔1051米,距城区约30公里。乌山嵯峨高大,挺拔隽秀,陡峭盘行,丛崖险隘。山上到处是乌黑色的花岗岩和流纹岩,遍地是林立的兀石,有可容纳2000人的巨石,人称“龙床石”;有深不可测的石井;更有重重叠叠,由巨石堆砌而成的天然石洞;有高耸入云直冲苍穹的“笋石”;以及盘曲蜿蜒数里乃至数十里的深邃的天然石隧道。
石矾塔石矾塔是福建省境内唯一的海中塔,位于云霄县城以东20公石矾塔 (2张)里的漳江入海处小岛礁上,地处云霄县东厦镇湖丘村对面。流贯云霄全境的漳江,经县城至佳州汇合成南北港,闯过石关逶迤入海,两岸南北岐山束腰对峙,俗名“牛相”,江心有小蕞岛礁兀立,状若笋尖,高达数丈,名曰“石矾”,后人建塔于此,乃名石矾塔。
剑石岩剑石岩在云霄列屿镇城内村附近的剑石山中。此山因峰顶有石笋高近10米,状若宝剑出鞘而名。岩倚山面海,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四十八年(2783)、道光十4四年(1835)先后整修。后经民众集资,又修葺一新。是云霄著名的佛教活动场所和旅游风景区,1985年元月15日被公布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鹫寺“灵鹫寺”原名“擘峰岩”,相传,南宋(1157-1279)即高宗或孝宗太子同几位朝内太监逃难至此地隐居,发现此地的地理位置是建寺庙的宝地,并削发为僧建起庙,取名为“擘峰岩”,后来变成寺庙的古迹。据现已遗存的四面佛、石柱、石碑等遗物及遗物上的字迹,证知在嘉庆戊寅23年(1818)族人曾有修复,后因历史悠久而毁坏,在光绪壬午年(1882),由汤继昌等六人出资重修,民俗称之为“新岩”。在光绪壬辰年(1892)小刀会曾在此活动。后来由于历史演变失修而破毁殆尽。1996年,当地群众复修一间简陋寺院。之后又扩大规模,命名为灵鹫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