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您好!我经常来看您的博客,感动于您的无私奉献。广播电台有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咨询,我打电话把孩子的情况向工作人员说了,对方说每小时150元的咨询费。谁知道她能帮我出什么主意呀,就先要钱,我没再咨询。到单位和同事的一说,大家说应该付费的。像您这样免费为大家答疑解惑,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真是活雷锋了。哪天评选什么先进的,您在这里告大家,我们都来选您。也许您不需要,但社会需要。开始属于巧遇,儿子当作平常事告诉了我,我也没介意。后来,儿子早晨等公交车时宁愿在寒风中多站一会,也要等到那辆路过女孩家的车;再后来,放学时不同班的两个孩子同时到车站,或者是先到的在车站等后到的,两人一起坐车回家。这都是孩子无意中透露出来的,我说:“你为什么不抓紧时间赶紧回家,等她,还要浪费时间”。孩子说:“两人在一起还能聊天。”我怕孩子反感,就没说别的。后来看到,孩子到了家还在给那女孩发手机短信,我估计都是开玩笑的话,不好干涉他。最近几天,孩子晚上写作业常愣神。我故作轻松地开玩笑:“谁欺负你啦?告诉妈妈,我来欺负他。”他说没有。我又问:“老师批评啦?”他说没有。我相信这二者都没有,因为 平时老师批评他,他都是主动告诉我的,我不和他吵,而是和他分析以后怎么办。班里同学们的事,他都忍不住要和我分享。现在他有心事不告诉我了,我怀疑是他无法说出口,他心里也很困惑,理不清。他现在已高二,过2月要会考5门。我不知道怎样能让他说出心事,怎样引导他走出困惑,向以前那样开朗。请杨老师指导,谢谢!——春晖春晖女士:您好!呵呵,您太客气了,其实我所作的是“助人自助”的工作。呵呵,这个“助人自助”,一方面是帮助他人通过提高自我认识,进而达到自己调节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帮助他人的过程,使我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得到拓展与提高。呵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我也是为了自己,呵呵!您说高二的儿子与另一个班的一个女同学走得比较近,呵呵,这是非常正常的!这说明您的孩子长大了——他已经开始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感悟、经验、探索、实践、创造和总结获得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以及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成长过程了。这时候的孩子与异性相处其实是在“练爱”,而不是您所说的犹如成人的“恋爱”,所以我认为男女同学间互有好感是身体、心理、社会现象的正常表现,因此也就不必为此大惊小怪。这个时候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用心灵去沟通、理解,教会孩子正确的爱。其实,男女生在一起并不是我们世俗所想象的那样亲密接触。如果说,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一些朦朦胧胧的感觉的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说明我们的孩子,不再处于男女的无知状态之中,对自己的性别有了认同,对异性也产生了强烈的认识欲望,这与寻求数、理、化的知识没什么两样。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帮助和指导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励孩子和同学广泛接触,相互交流,共享成长所带来的快乐与烦恼。孩子既是独立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个体,又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可分割的一分子,她(他)既需要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发生关系学会爱与被爱,也需要与社会环境中的人发生关系学会诚实、守信、和谐乃至爱与被爱。每个人来到世上的人都是来体验幸福、和谐、喜悦与爱的,同时也肩负着创造幸福、和谐、喜悦与爱的责任。如果在学生时代没有为体验幸福、和谐、喜悦与爱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就不要幻想将来会自然而然创造幸福、和谐、喜悦与爱。呵呵,您说儿子平时将学校的事和班上发生的问题“他都忍不住要和我分享”,这说明您和儿子关系融洽、和谐,当然对于孩子的教育和诱导也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呵呵,这样的母亲作为教师的卧室非常欣赏的。至于您说“现在他有心事不告诉我了,我怀疑是他无法说出口,他心里也很困惑,理不清”,呵呵,前面我已经说过您的孩子长大了,有了他自己自主的心理活动空间或隐私,他自己也开始了自我感悟、摸索、探究处理情感问题的旅程了,呵呵,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孩子由此而更进一步的拓展和开发独立的思维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您儿子的具体情况,您可以采用从远向近的方法来与孩子交流探讨。比如,您说“到这个年龄阶段别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爱慕或愿意亲近的人,不知道你有没有呢?”“其实在你这个年龄阶段是学习爱与被爱,学会与异性交往的阶段,妈妈也是从这一阶段过来的,所以妈妈也很想知道我儿子是否长大了?”等等,这样孩子也就会敞开心扉与您交流和沟通的。当然您还可以以孩子到了青春期为由,与他探讨学校同学之间的交往甚至恋爱问题,并顺其自然地给孩子讲述一些自我身心保护,爱一个人所要负的责任等方面的常识和技能技巧,使孩子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您的“扶持和修剪”。爱是人类的一切,爱是所有感觉的总和,当然也包括中学时代的“练”爱,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以批判式、反省式、定性式的方式方法对待它,更多的是往阴暗的一面看和想,而忽视了“中学生恋爱”的动态性(感悟、经验、探索)和成长性(实践、总结、创造和升华)。动态性和成长性本身就包含了不稳定、不确定的诸多因素,这就要求父母和师长以最佳的策略——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选择,在选择中学会承担责任。孩子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而是在生活的体验中逐渐达到心灵丰润、健康与成熟的。对父母、老师的教诲,同学、社会的影响,他们同样会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在对不同观念和情境进行比较、选择、批判和整合后,他们会得出自己的结论,并由此逐步树立自己独立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最后再外化为行为。这一过程说白了就是自我教育过程。青春期的孩子的“自我教育”过程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和老师应该为孩子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建议,帮助孩子自己判断:这样做究竟对不对、该不该、值不值、做不做。比起他律,自律的效力会更显著、更持久,也是孩子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同时引导学生珍惜爱心,明白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之所以宝贵,就在于它正处于人生发展曲线的高峰时期,心理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在教育中既不要压抑异性交往的欲望,又要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认识和理智控制情感,进而达到“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感比否定它们要好”的目的。青春期孩子的精神世界是纯洁而且多情的,爱情这一人类“永不凋谢”的美丽的花朵,在这里可以找到肥沃的土壤,但它毕竟是动态成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园丁顺其势随其性地进行扶持和修剪,使他们走上一条真爱的宽阔的人生之路。以上所述您是否认同,您的朋友杨永龙敬请您批评赐正。
上一篇:怎样才能让鞋子不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