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31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方法

从西医的角度说,口腔溃疡是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们中医里,口腔溃疡属于“口疮”范畴,肯定存在热和毒,但有实热和虚热之分。刚开始时,口腔溃疡患者可能是实热,如胃火、脾胃湿热,用苦寒的药物,如黄芩、黄连、石膏、生地、丹皮等治疗,或者家居经常喝凉茶,一段时间后愈合。但溃疡反复不愈的人,可能是本身体质属于虚寒,或用上述寒凉药物过多导致人体阳气受损,表现在下焦(腹部以下)虚寒,而上焦则虚热,即中医常说的上热下寒。口腔溃疡再次发作时,用清热苦寒的中药,可以暂时抑制上焦的虚火,症状暂时消失,但同时会损伤下焦阳气,下焦阳气的虚损导致虚火不断上冲,口腔溃疡怎么也好不了。
工具/原料
1

清胃散配方:生地黄6克,当归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3-5克,升麻6克。

2

玉女剪配方:石膏、15-3-克,熟地9-30克,麦冬6克,知母、牛膝各4.5克。

3

以上配方只能针对实热的人,而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是上面虚热,下面虚寒,如果只用上面的配方,那就大错特错了。其结果是,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暂时的改善,长期久用,病人的虚寒更盛,口腔溃疡,积年难愈;冬天怕冷,手脚

方法/步骤
1

判断类型。      上热下寒的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有一个特点,常表现在在舌头上:舌头轻松伸出来时,舌尖偏红或有红点,舌的两边有牙齿印。       舌尖红是上焦有热的表现;舌的两边有牙齿印,是因为阳虚后,阳气不能化水湿,水多了,舌头偏肿胀,舌头变宽,和牙齿挤压,故有齿印。       反复口腔溃疡患者可以对着镜子看到牙齿印,伸舌头有讲究,不能将舌头尖尖地伸出来,否则即使不虚热,舌头也会变红,要平展地伸出来,尽量展开舌面。

2

从中医的角度看,肾气是生命的原动力。小孩肾阳足,所以精力旺盛。人过中年,肾气逐渐衰弱,体力耐力下降、反应迟钝,记忆力差,都是阳气损耗的表现。“肾(水)和心(火)应该相互沟通,保持平衡,生理功能正常。肾气亏,即肾亏,不能制衡心火,心火上走,导致虚火上冲”,秦鉴说,“症状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烂,口干但喝水也不解渴,舌头尖发红,舌两边有齿印,脉细。这类患者普遍是上面虚热,下面虚寒。”   据介绍,如果有这样的体质,平时吃一点火锅,或者煎炸的东西,火气就上来了,甚至晚上的盖的被子厚了一点,早上起来,口里面就烂了。

3

错误的治疗:一味清热导致虚寒更甚。西医对这类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没有什么有效的根治办法,不得已就用激素;中医有办法,但是很多有经验不足的中医,一开药方,首先想到的就是经典药方‘清胃散’或者‘玉女煎’”,正在吃中药的患者可以对比一下手头的药方:

正确的做法
1

把握自己的身体特征是关键。“在辨证的基础上,要清热解毒,清上热,温下寒”一,温肾的药,用熟地(约15克)、淮山药(约15克)、山萸肉(约9克)、巴戟(约15克)、淫羊藿(约15克);二,清上热并解毒的药,用白花蛇舌草(约15克)、半枝莲(约15克),七叶一枝花(12克);三,同时要用降火的药,目的是把上面的虚火压下去,同时让温肾药往肝肾下走,不要让它们化作热气上升。另外,凡顽固性口腔溃疡的人,大部分有睡眠障碍,睡得好溃疡好得快,睡不好溃疡会发作或加重,因为睡眠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用珍珠母(约30克,先煎)、石决明(约30克,先煎)。另加牛膝(约15克)、当归(约12克)。注意:以上药材参考量根据个人不同情况,一定会改变。请勿不分青红皂白的自己去抓药。

2

用温阳清热解毒的办法治疗反复、顽固性口腔溃疡,几幅药下来,疼痛明显缓解,溃疡面愈合缩短到两三天,减少新的溃疡发生,如果要彻底根治,需要把上热下寒的体质调过来,需要一段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调理的方法除了用药物治疗外,平时的日常饮食也很关键。

注意事项
1

在饮食上,秦教授特别推荐多吃当归生姜煲羊肉,羊肉温补下寒,具体办法是:新鲜羊肉1-2斤,加入生姜50-100克,当归30-60克,焖烂了吃,可以隔三叉五吃,甚至天天吃一点都不妨,具体的量,可以根据个体化的原则自己确定。

2

除尽量少吃凉性食物外,如茄子、白萝卜、冬瓜皮、丝瓜,寒性食物更要少吃,如苦瓜、莲藕、荸荠、柿子、香蕉。有时寒凉食物不能避免,可以在寒凉食物中加入大量得生姜中和其寒性。其次不要吃热气食物,如油炸、煎烹、烧烤。再者不要吃强热性的食物,如芥子、花椒、肉桂、辣椒;

3

还要少喝凉茶,少用抗生素,少服清热的冲剂、胶囊。即使冬天来了,也不要吃火锅”。顽固的口腔溃疡除了上面所说的上热下寒外,还可能存在其它证型。

4

要提醒读者,毕竟吃药不同于煲汤,找有经验的中医看很重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