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三管”看似简单,奏出的曲目却能扣人心弦。所以,有人说,“那是一种很特别的乐器,像是画眉鸟的嗓子。在风笛甜美的声响里,总有一缕隐隐的沙哑和沧桑每个尾音,都会看似随意地留下一个可以回旋的音符,吟着流浪、寂寞、纯粹、纯正而洒脱的感情。”
阳光明媚的午后,天性活泼、能歌善舞的男男女女便会吹起风笛翩翩起舞。明朗欢快的笛声响起之时,便是爱情诞生的时候;年轻的男子在甜美笛声中看似精心地挑选着自己的舞伴,其实,那是在挑选心仪相伴的姑娘。于是,在苏格兰高地或者山林,悠扬的风笛声变得几乎无处不在。不过,至今关于风笛究竟如何被传入苏格兰亦无定论,仍然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从爱尔兰传进来的,但是细细想来,苏格兰风笛却迥然有别于爱尔兰风笛:一个是站着用嘴吹,另一个非但不用嘴吹,而且是坐着靠气囊演奏,表演者需要用胳膊挤压肘下夹着的气囊来给风笛供气演奏(所以又称爱尔兰肘风笛);一个发散而细碎、高亢而缥缈,另一个集中而圆润、低沉而温和;一个像唢呐般质朴,另一个接近笛子的精致??
更多人愿意认同这样的说法:风笛起源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大约公元一世纪流传到古罗马后便一度盛行,成为当时流浪的游吟诗人或者文人墨客最为宠爱的演奏乐器。而后,随着罗马军队入侵大不列颠而传入苏格兰,再从英国边界的诺森伯利亚(英格兰古王国)一带,越过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捷克,甚至斯伐洛克,进而成为广泛流行在欧洲的民族乐器。
如此说来,早在十五世纪,风笛在欧洲各国就曾出现过。不过,即使世界各地都有,最终,也唯有苏格兰风笛能够美名天下。欧洲旅游那是因为,在苏格兰,风笛不仅仅是管乐,更紧紧连接着一长串代表苏格兰高地传统文化的历史。
久远的年代,高地是一块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红色的树,绿色的河流,洁白的雪,温暖的土壤,还有安详的牛羊;那里山谷交错,树木葱郁,湖泊遍布;那里是苏格兰的心!自然的,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Maccrimmons时代,詹姆斯二世在位时发现高亢激越的笛声配合强大鼓声响起时,不但能惊吓战场上的敌人,亦能提高自家士兵的士气,于是,为了团结各部族力量来维持高地的传统势力以抵抗异族侵略,王室明令“风笛作为苏格兰人打仗时为军队所用的特殊专用武器”。风笛成了行军集结、用以战争和哀悼亡灵的不二选择。风笛成了英雄的号角,笛声成了战斗的音乐,于是,每当风笛吹响时,就是战斗的时刻。从此之后,不但欢歌笑语的喜庆大典,即使是烟雾弥漫、充满敌人的战场上,风笛也一定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