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14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梳理  课堂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探索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VB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介绍、语言基础、三种基本结构、数组、过程与函数以及常用控件、文件的深入编程部分,理论性较强,虽然绝大多数的教学在内容编排上依照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了归类,但是难点仍较为集中,知识点的跨度也较大;并且对理论性、概念性的内容讲得多,实际应用的分析少。本人结合讲授内容,将课程的安排打乱,重新进行梳理归纳,依照循序渐进、难易结合、注重应用的原则,既让学生“吃得好”,又让学生“吃得饱”。具体分四步实施:第一步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用生活中的小例子引入基本知识;第二步以互动教学为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第三步以上机操作为主,熟练编程结构;第四步以小组攻关为主,提高运用能力。真正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2整合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排  按照以往施教中的体会和感悟,本人在教学的编排设计上,按照由浅及深、由零散到系统的思路进行整合,注重体现知识的逻辑性、衔接性、连贯性,将难点分散。在对数据类型、函数、运算符表达式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按照既定的教学要求放在一起介绍,学生不易接受,于是就创造性地将数据类型、运算符以及相关的表达式和函数联系起来讲授,并编写一些简单易懂、实用性强的小例子作辅助。例如:字母的大小写转换,就用到了chr()和asc()函数,让学生在认识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和函数编程过程中,与如何运用联系起来。在教学利用一些简单的、易懂的、实用的例子。做到一个任务有多种方法去编写,例如:输入输出语言,可以使用控件,也可以使用方法,还可以使用基本输入、输出函数。这样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理解,难道变小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就培养起来了。3注重夯实基础的引导与延伸  课堂教学是授业解惑的主渠道,是打牢基础知识的首要环节。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在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当中显得至关重要。本人采取了渐进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利用教学信息的新颖性、广博性来吸引学生,不是急于阐述难懂的、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而是从学生的理论认知、情感认知角度出发,每次在第一节新课上,如果直接给学生讲什么是对象、事件、控件,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词、概念,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先不讲或少讲理论知识,适当给学生看一些用VB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如“小学生算术四则运算测试”、“计算器”、“字幕上下左右移动”等。给学生一个视觉冲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通过编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VB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的兴趣。在授课中,本人不拘泥于约定俗成的既定模式,采用双向互动的主渠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4推动能力提升的实践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的效果。本人在教学中,坚持以多渠道、多方法、多角度原则为主导,不固化于单个任务单个程序实现的基本模式,而且把一个任务的实现采用多种方法去编写,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充分享受探究知识的乐趣。这样,既分解了难度,又保证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在此基础上,还刻意安排一些辅助的编成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以致用,并且让掌握比较扎实的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的程序编译,在课堂中既起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又在互相借鉴中提高,在互促互进中进步的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点消化和理解。5聚力攻关模式的辅助和衔接  由于学生人数多,上机辅导时间有限,教师又无法兼顾所有同学,致使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学生后续学习的困难。于是,本人在教学中采取渐进式教学,从简单到复杂编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结合每次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先看,再模仿,进而慢慢掌握编程的技巧。我一般采用这样的原则:先看例题——再思考——掌握理论——模仿编程——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编程调试,并适时给予帮助助他完成任务。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合理搭配组合,对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互帮合作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学习成绩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助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现和延伸。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