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界满九月了,时间仿佛过得很快,但每一天跟孩子分秒在一起,却也会觉得很漫长。每个月,孩子的成长都会去遵照一些成长指标,看孩子的成长是否平衡,身高、体重、有没有长牙……幸运的是,止界的成长确实不错,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不生病。其实,身高体重我已经不是很在意了,人体各有差异,观察孩子的正常成长与否,可是远远不限于这些的。这个月真是个考验之月,奶奶月初回国,没曾想lg也因为一些私事,忽然决定回国。当时一下觉得没着落,一人带两个孩子,虽然不是什么天大的难题,但对于身在这个国家,亲戚没有,朋友也住得不近的环境,那种荒乱的感觉还是会涌上心头。想到要是孩子有点什么急事,或是我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下该如何是好?但lg的事情确实也需要回去一趟,见我有些犹豫,他也放心不下,就让我自己决定。那几个小时,我心里一下想了很多。其实,是在一刹那间,看到了一些事情。无论人长到多大,孩子,还是成年人,老年人,如果心理不够强大,脆弱便会随时袭击,让自己无从招架。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依赖性,身体和劳力依赖是其一,心理依赖更是重要。如果不是真正成熟而坚强,那么,心理是等于还没有断奶的。那一瞬,我就觉着了自己的脆弱。也因为在澳洲,特殊的环境,没有如国内般那么多的亲戚朋友圈,这种情境,让我们的小家庭的彼此依赖性都变得更加强烈,有时感觉是非此即彼。Lg平时做家里的事情和带孩子其实不多,没有他帮忙,我其实也是一个人在应付,但人在身边和不在身边,区别是很大的。我也在这种时刻,才感觉出这种依赖性。我自认是个很好强,也有些好强的资本的人,想到因为怕自己应付不了两个孩子和照顾家里,而让lg推迟回国办事的话,这点让我无法容忍自己的弱,所以,睡觉前,我同意了lg回国的决定。Lg这时说了几句话,又让我更加的感觉到,人确实要真正的心理断奶才行。“你看这么多的坐移民监的妈妈,也带着孩子在这边,一住一两年呢,更别提还有些单身母亲了。”听到这些,确实如此,人这一生风雨无常,随时都要面临很多难以预料的困境。顺境之时一般难以感觉,如果在顺境之时就做些准备,也不妨是一种未雨绸缪。瞬间,惭愧,自信,平静,心理几度过山车般,终于,理智接受挑战,才是上策。再想到两个孩子,我一直训练他们独立,生活独立,玩乐独立,也就是希望他们将来能够独立坚强,都有能力打造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不要做一个mamaboy。其实,止境和止界,都很恋母,当然,孩子这个年龄,四岁恋母还尚且说得过去,止界刚好在认人阶段,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该给小宝心理断奶了。我仔细回想止境的成长,他有一个非常让我感到幸运的地方,就是去幼儿园的过程可谓非常顺利,顺利的就是心理。他只在第一次进幼儿园时,哭过两周,从此,无论是换到哪个幼儿园,他都非常好,再也没有哭过,而且特别喜欢去。而回到家,他依然恋母。到了公园或其他场所,他又一点不“恋母”了,玩得忘乎所以。每天我八点送过去,将近六点才去接,在幼儿园整整一天,到最后去接他时,他是少数几个不太盼着妈妈来接的孩子。有时慢条斯理的吃着下午茶,我抱着弟弟在旁边等,他还是慢腾腾的,还要我来催,这种“以幼儿园为家”的精神,真是有点好笑。止境这种境况,可能是我理想中的一种状态,既能自己独立玩,又能跟妈妈亲。这样孩子去幼儿园,就让我很放心,因为我知道他是真心享受幼儿园的生活,他是真正的开心。而止境能达到这种程度,回想自己曾用过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让他自己玩,多带出去让他跟人接触,在公共地方锻炼胆量,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过分的由父母陪着玩,而是让他独立去寻找打发时间的方法,自己知道如何让自己快乐。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法,能打发自己的时光。我一直在斗争着一件事情,就是孩子是陪着一起玩更好,还是独立着玩更好。其实发现,这是个不是绝对的问题,而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孩子确实需要家长陪着玩,这样增加交流,促进亲子关系,也可以带着孩子学点东西;但是,又不能总是陪着孩子玩,这样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自我创造和思维的机会,特别对小宝宝而言,他们本来恋大人,恨不得每分钟都有人陪着、抱着,这样长久以来,孩子是否在独立道路上越来越难走?其实,不只是我这个当妈妈的想到了这些,在跟幼儿园打交道了两年之后,对幼儿园的运作和特点都有些印象,他们的关于新孩子“settle”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独立训练,而这个训练,仿佛很原始,却又很遵循适者生存的自然原理。这个方法很简单——哭,哭到不哭为止。常常去接送孩子,自然看到很多刚入园的孩子,大小不一,但是都在大哭。这边的老师已经算是尽责,他们对新孩子自然会关注得多一些,一般情况下,会去哄、抱、想法分散注意力等,但是,如果到了一定的时间,孩子依然哭个不停,他们会让这样的孩子到一边去,让他自己哭,哭累了,再去安慰一段,如果还不行,继续哭……周而复始,孩子们就这样settle了。其实,这样看上去,就是让孩子在不断的情绪释放中逐渐适应,最终,孩子们自己会适应过来,开始不哭的幼儿园生活。这种时间有长有短,看孩子的不同了。也有的孩子实在难以settle的,家长就心疼,而放弃了。有一次去接孩子,见到孩子们刚好在吃下午点心,一个大概两岁左右的孩子,被单独放在不远处,大哭,老师则是远远的跟他说:“stopcrying”,并没有太多的温柔细语或者搂着抱着,我见到多少有些心疼,这时,幼儿园的园长看出我的表情,跟我说:“孩子们要靠他们自己过这一关。父母越是心疼,他们越是难以过关。”想来确实如此,澳洲幼儿园的标准搭配是一个老师最多照顾四个孩子,如果是小baby的话,那就是三个以下,这样以保证孩子得到应有的照顾。试想一下,孩子的事情是少不了的,一个老师,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干净,已经很不易了,如果再要安慰一个哭个不停的孩子,是不太可能做到很绝对的。而事实上,大部分的哭哭啼啼不停的孩子,老师也只是断续的安慰,不可能每一分钟都照顾着你。孩子要有能力取悦自己,要在没有选择的时候自己适应和调整过来,这是我对孩子心理独立的一个目标。如果连这点都很艰难,那么孩子就会很自苦。止界迟早也要上幼儿园,他是否能跟哥哥一样,相对比较顺利呢?再小的孩子,都有相对独立的能力。而对他的训练,也慢慢的开始。止界首先是戒掉了“抱抱”的习惯,接下来就是让他学着独立玩。吃饱喝足睡够,我就立刻把他放在安全的地方,放好各种安全的玩具,我先是坐在视线范围内观察,看他能投入玩,情绪正常,就安心的走开几分钟,我发现,孩子还是玩得很投入,并没有我预想中的闹腾。我在厨房做着事,耳朵仔细听着客厅的动静,结果,半小时到四十分钟不去搭理他,完全可以达到。小宝会闹了,一般我就过去,首先尝试换个地方,换些玩具,他就继续玩,情绪好转。我又得以解脱几十分钟不等。如果再次闹腾,就放点音乐,再换一批玩具。直到这些更换都不起作用,就看看时间,判断小宝是不是该吃了,该睡了,还是尿尿大便了。做完这些尝试,马上又安排小宝独立玩,换个姿势,换个地方。如果再不满意,就是妈妈我陪着玩,到了十几二十分钟,小宝又再次安顿了,我又可以走开一下了。当然,前提是安全保障。这段时间下来,小宝的规律性特别明显,哭闹绝对事出有理由,除此外,莫名其妙的哭闹几乎没有,这让我感到努力的回报。而小宝独立玩耍,不需要大人陪着的时间,加起来可不算少,这么多时间,我就可以做家务,还可以做些其他事情。会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这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培养,也许只是独立的浅层次。真正的独立,我更看重这种心理的独立。一种能够自我取悦、自我安抚的能力,一种离开了最亲近的人之后能够自我调节、自我舒缓的能力。试想,如果孩子离开妈妈后长期的思念,而至情绪糟糕,那么,这也是一种过度依赖的表现。小宝九个月,培养尚在早期,但慢慢努力,他会表现得越来越好,对他自己,是件好事情。对妈妈而言,没有比知道孩子不在她身边时,还依然能够快乐更高兴和安慰的了。小宝在跟妈妈建立感情依恋的初始,也同时开始心理独立的训练,平衡着走,会给宝宝的心理成长一个更加健全的气场。
上一篇:除螨机 夏季除菌必备神器
下一篇:夏季如何挑选高品质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