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是心理科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精神疾病诊断治疗常用的心理状态评定工具。评定来访者心理状况、对精神障碍者进行相关治疗。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是心理科常用的心理测验量表之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其中均来自心理门诊,男6例,女4例,年龄最小22岁,年龄最大58岁,平均(31.4±11.6)岁。神经症组1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7例,社交恐怖3例,精神分裂症组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最小18岁,年龄最大45岁,平均(29.3±7.4)岁。两组无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躯体疾病,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为研究对象心理测验时工具,观察其完成项目是否完整及时间。由受过心理测验培训的主管护师进行心理测验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经SPSS 11.5统计分析。采用χ2、t检验。2 结果 神经症组最短65min,最长90min,10例自行完成,所有项目均能作出选择“是”或“否”;精神分裂症组完成时间最短80min,最多185min,其中6例完全完成,而其中4例未完全完成,经心理护理后最终完成。两组之间完成心理测验时间及完整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见表1。表1 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组完成MMPI情况比较3 讨论 心理测验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使用规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行为进行数量化评估或说明,对心理门诊患者进行心理测验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相应治疗,同时只有做好被试的心理护理,心理测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得出客观、真实的测试结果。受病情影响被试伪装或不合作,对测试不认真、敷衍、不实事求是,而是择“好”回答。这些均可影响沟通效果,使测试缺乏效度。 神经症患者过分关心自身健康,人格表现焦虑紧张。希望护理人员陪伴在旁并对题目进行讲解,常问是否填写错误,做题时非常认真生怕自己看错了题目,完成后还要问“护士我没选错吧”,主动完成性较好。但有时对一些题目纠缠,存在强迫性询问现象。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思维较乱,存在思维联想障碍、情感不适切、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行为懒散等现象,填写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看错题目而出现漏填错填现象,担心暴露内心状态。有些患者不愿意做题目或乱做,甚至不能一次性完成测验(p<0.05),其中3例延长至下午总共2~3h内完成、1例延长至次日总共4h在护理下完成评定。 在护理心理测试患者时,首先要阐明测试目的,讲明方法,使被试者端正态度,安心测试。尊重受试者,与受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消除受试顾虑,精神放松。熟悉测验方法。帮助患者认识到心理测试是对自身心理状况正确对待以及协助医生、护士诊断、治疗、护理的重要心理工具。充分让被试知道为什么要做本测验。 测试时保持环境安静和舒适,每个被试者都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避免家属围观及其他心理测试者打扰,否则增加患者的掩饰心理,甚至胡乱答题。 在测验过程中正确使用测验指导语,指导语的交代是语言性沟通的关键,内容不能遗漏、不能添加、不要死板拘泥,而应严格灵活通俗易懂,这样才能保证测试顺利进行。为排除一些受试者的紧张情绪和疑虑,指导被试选答时只需按自己实际生活中“是怎样”,不必考虑社会认为“应该怎样”,尽可能对每个问题都给予回答。神经症组过分关注自身健康,仔细推敲每一问题含义,护理时指出测试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填写,不要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提示患者题目本身无对错,仅划圈而以,消除精神分裂症患者因被害,关系妄想等而造成的测验中断。 心理测验时进行心理沟通时观察被试者有否疑虑、不理解、不愿配合、过分警觉、拘谨忧郁或敷衍了事现象。对受试者的言行举止不断地观察分析,作出正确地判断,并及时调整沟通技术,使测试顺利进行。有的受试者受精神症状的干扰,对测验心怀疑虑,不能正确地完成测验。应先了解受试者对自身精神症状的认识,并告之医生、护士有为他们保守秘密的义务。回答“是”或“否”只是反应类型差异,并无对错之分。尽可能对每个问题都回答。 与受试者进行心理沟通是关键,沟通贯穿于心理测验的整个过程。掌握沟通的技巧,对顺利完成测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测试过程中要求主试按标准的、清晰的、明确的、恰当的指导语,温和的声调,适宜的速度与受试者进行沟通。当患者因焦虑、紧张、思维障碍时中断测试时,有时通过感情表露、动作、手势等非语言性沟通来达到沟通的目的,主试在操作中点头或肯定的目光等示意鼓励被试继续进行,消除陌生感、畏惧感,这样对测试成功起到积极作用。文化程度低或年龄偏小,阅历有限,不理解题意或感题项太多,精力不足而难以完成,此时心理护理重点要有耐心,可帮助其一一阅读、解释至其完成,当被试感到疲劳时可分段进行,被试一次难以完成可分次进行,实在不能坚持可次日再完成,对实在不适宜接受测验的受试者,不应坚持进行。
下一篇:光环全武器乘物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