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5一台
一套惩罚制度
第二支点: 单词敏感度这也是很多大学生的误区,包括之前的自己。我们不断的扩大词汇量,认为词汇量大了,自然就能听得懂,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高考是3500词,那些词我们大都认识,但是如果不看单词,仅仅是听,而且是能快速反应过来的,根据统计,大多人连800都不到;也就是说,我们记忆单词靠的是背诵和书写,而不是声音,导致我们反应很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一篇听力材料,感觉非常简单,因为几乎没什么生词,但是一旦放弃文本,很多单词和句子听起来是模模糊糊,没反应过来,就过去了,还说人家读的快,其实不是快,我们听的四六级音频,语速是非常清晰和慢的。现实中,没有外国人说的那么清晰和慢速,在日常交流中。之前自己也是大量的记忆单词,词汇量是大,做阅读是有好处,但听力依然没提高。后来外国朋友说,外国人常用的单词就1000左右,只要把高考的3500搞定,在日常中,听力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面,我反复的训练高考单词的反应速度,当然这前提是发音部分搞定,因为这里面有个叠加作用。仅仅用了一个月,听力提高的速度超出我的想象。这个极力推荐大家试试,外国人日常说的话,写下来,我们基本都认识,听不懂不是因为我们词汇量不够,而是耳朵灵敏度不够。在训练高考词汇之后,再开始,扩大词汇量,才有叠加作用。
第三个支点:俗语做过口译的都明白,快速衡量一个人英语实力的就是: 发音 和 俗语。大家注意一点,我说的这三个支点都是按照顺序排列的,因为中间存在一个叠加作用。顺序颠倒了就没意义了。在前两个解决之后,我们要扩大常用的俗语。因为,只要你和老外交流过,或者看过外国电影就知道了。很多句子,我们认识,也听懂了,但意思和我们理解的完全不一样。这不是说我们英语有问题,而是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只能见一个学一个,慢慢就运用自如了。就像中国人打招呼用语是:“吃饭没?”如果老外没了解过,无论中文多好,也会理解错一样。这个需要大量的积累,而集中的背诵,好处是快速的掌握,但不好的地方是,背诵了与运用出来,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日常中,见一个记一个,在看电影中注意下,慢慢的就自如了。
(1)英语资料切记贪多,寻找一本合适的就可以了。
(2)对英语而言,慢就是快,少就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