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58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清洁家教你认识室内空气中的甲醛

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密切的外界环境之一,人的一生中约有80%以上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然而,一项专家研究报告指出,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据统计,目前发展中国家有近200万例超额死亡可能由室内空气污染所致,全球约4%的疾病与室内环境污染有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极为关注的环境卫生问题之一,室内空气污染是人们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而甲醛作为室内空气污染中最为普遍和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污染物质,已经成为解决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甲醛是简单醛类,光照射时易催化分解。甲醛易溶于水,当室内湿度大时,易溶于水雾中,滞留室内。甲醛常温下易挥发,且温度越高挥发速度越快。  2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作用机理  甲醛自1859年最早由A。M。Butlerov第一次发现,至1868年首次由甲醇中提炼出来,直至1957年英国进行第一次人体暴露实验。现今已进入分子毒理学的研究阶段。但作为头号室内装修型化学性污染物,其毒性作用分子机理尚不清楚,然其具有两大毒性:A。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包括DNA链断裂、DPC、DNA-DNA交联和鼻腔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细胞增殖作用等;B。气道刺激作用和甲醛的免疫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生殖毒性;已为人们所共知。在我国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君卓教授对甲醛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最为全面,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室内空气甲醛卫生  1 甲醛的理化性质  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19℃左右,常温下易溶于水、醇和醚中,其35%~40%水溶液称福尔马林。  表1 甲醛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标准(0。08mg/m3)  甲醛为原浆毒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的致癌和促癌作用。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其浓度在0。06~0。07 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空气中甲醛含量达到0。1 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 mg/m3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 mg/m3时,可谓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2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辰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力下降。2。1 甲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大量动物实验证明,甲醛对免疫系统有抑制能力,并具有致癌作用。通过吸入染毒法观察甲醛对小鼠免疫器官质量下降,并引起小鼠T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而高剂量甲醛可引起抗体形成细胞明显减少,且引起小鼠足垫肿胀部位单核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表明高剂量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细胞免疫毒性。可见,甲醛能影响并降低动物的免疫力。董红燕等人研究了甲醛对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甲醛的急性细胞毒性较小,但能引起脉鼠肺巨噬细胞DNA蛋白质交链和DNA单链断裂,且交链与断裂程度与甲醛浓度有关;表明甲醛对呼吸系统深部细胞具有遗传性损伤,证实甲醛具有遗传毒性。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