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记得小公主刚生下来的时候,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要么就是拉臭臭,撒尿尿,熟悉了这些“业务”以后,觉得也是相当省心。随着她的长大,我的脾气也开始不受控了。地上爬,地上捡东西直接放嘴里,大冬天的光着脚板在地板上走路,才两岁就开始穿妈妈的高跟鞋......甚至把鞋柜里的鞋子一只一只往外扔!!!这些,每一件都挑战我的神经,就差把她揍一顿了!!!常常是冲着她一顿吼,吼完看她眼泪滴答的样子,又懊悔无比。
其实我自己也一直控制着,希望能轻声说话,好好讲理。或许我讲理的方式她get不到,或许她就是想唱反调引起妈妈的注意和关注,反正我是一边忍一般忍不住发脾气。每一次也把小公主吓得直哆嗦或者直接哭着要妈妈抱抱,要安慰。然后我就软下心来了,这真是无限循环的怪圈。
其实爸爸妈妈,尤其是妈妈们,肯定都有我刚才说的那番经历。是不是特别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你家的小调皮?不过我们还是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非要冲那么小的孩子发火?他们虽然小,也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非要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做,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孩子对着干,我们冲着他们吼。有时候试试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或许会有新的发现,尽量减少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
大吼大叫的方式也会让孩子继承。孩子耳濡目染以后,也习惯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为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做的。让孩子觉得有什么不满,大声发泄出来就能解决似的。其实不然。这样也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校园生活或者职业生涯。因为没有人喜欢与爱大吼大叫,爱发火,爱传递负能量的人相处。
改变自己大吼的毛病就是在教育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虽然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掌控,那时候自己就是情绪的奴隶,但是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还是希望自己能做情绪的主人,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事情,选择平静、温和地表达,或者换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岂不更好?孩子也会学会妈妈的温言细语,学会这种温柔地表达方式。
改变总是困难的,但不能因为困难我们就继续大声吼叫教育。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告诉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不是所有问题通过大吼大叫就能解决,你会发现你就是发火了,下次孩子照样做同样让你发火的事情。所以这样的教育是无效的、错误的示范。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远离这种大声教育,让每一位宝宝在妈妈的轻声教育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