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87今日阅读:155今日分享:35

同是“听话”,差距咋那么大呢?

一、我也希望孩子能够听话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也希望自己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帮助,希望自己积累的人生经验、教训能够对孩子起作用,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我也是这样的。孩子懂得还少,所以,指导是需要的;孩子自己还不能很好地自控,所以适当地限制和节制也是需要的,可以适当地立规矩;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的建议也可能会帮助他走出困境。所以,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建议,能够好商量,能够按照自己正确的指导来做是一个很自然的心理,简单来说,希望孩子听话。我也是希望孩子好沟通,好商量,或者说听话,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当然,听话与“有自我”并不矛盾。举个成人的例子,一个人如果好沟通、好交流,能够听进别人的意见,同时他也可以自信、自立,有自己的主见。这是一个最完美的结合。但是,如何让孩子听话,却可以有多种方式。看起来结果是一样,但是其实质大不一样。二、严厉造就的听话一位妈妈告诉我,她以前对孩子很严厉。处处管着她,给她立了很多规矩。总是把自己当作判官,来主宰着她的一切。稍有不从也许就会招来非打即骂的待遇。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总觉得孩子哪里都不好,每当看到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骂她。觉得孩子不能娇宠,不能抱她,她也不敢在妈妈面前撒娇。因为害怕妈妈,所以孩子也是听话、好商量和通融的。严厉的教育方式确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而且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只要看到孩子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就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就可以了,而且在“爱孩子、为孩子好”的名义下理直气壮,出了问题也把责任归于孩子的问题,可以没有任何的愧疚。真是爽极了虽然表面看起来,这样也能使孩子听话,按照父母的要求来,但是弊端太多了。这个孩子怕妈妈,本来是个阳光、活泼、大胆、聪明伶俐的孩子,可后来做什么事情都是畏畏缩缩的,总是担心妈妈会骂她,很多想法也不敢对着妈妈说,而且常常说无聊。被逼无奈,也学者去骗妈妈,偷偷拿妈妈的钱去买自己喜欢但是得不到的东西。而且也学会了用妈妈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小朋友......这样的听话、好商量其实是很让人心痛的,不要也罢!三、理解、宽容、尊重造成的听话后来这位妈妈看了我的博文之后,接受了对孩子理解、宽容、尊重的教育方式,她说:“很多事情我都放开手让她自己去做决定;等出现了问题,我不再着急上火,不再打骂了;我学着尊重孩子,宽容孩子,理解孩子。现在孩子不再爱动不动就哭泣了。早上睡不醒,我不再着急地骂她快点起来而是慢慢的哄着她,理解她,我会想每天早上我还不是一样赖床不想起来,何况是孩子呢。以前如果打破了一只碗,我就会骂她那么的不小心,总是毛手毛脚的,如果现在打破了一只碗,当她怯怯的无助的望着我的时候,我会笑着摸摸她的头说,没关系的,不就是一只碗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以前很少让我抱,因为我不会抱她,我觉得孩子不能娇宠,现在我的想法就不同了,我总是觉得孩子很快就要长大了,我想要抱也抱不到了,我要多抱下她,感受有孩子的这种乐趣。”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孩子并没有被娇惯坏,妈妈说:“对很多事情也不再那么执拗了,很通融和好商量了”。用这种方式不仅得到了孩子的“听话和好商量”,而且也收获了孩子的幸福快乐和成长。妈妈说:“她不怕我了,也不会哭了.....也不再偷偷的来拿我的钱了......我尊重了孩子孩子也同样的来尊重我了......孩子也愿意和妈妈谈心了.......现在她都是直接跳到我的腿上让我抱抱一起看.......(我的女儿也喜欢不客气地坐到我的腿上看网络上的节目)。这种教育方式如果说有弊端,就是需要家长去好好思考,去反省,去花力气去分析、改变自己的习惯性思维,而且要把握好度。不像严厉那样简单易行。这位妈妈现在的体会和我非常地相似:我理解宽容尊重女儿,她也没有被惯坏。孩子收获了自信、自主和幸福快乐,也有主见;同时也很好商量,能听进我的意见。参考没想到,女儿还挺听话。我认为,这是一种较完美的“听话”,而严厉之下被迫“听话”堪称低级拙劣,两者的境界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