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
自从女儿开始上幼儿园,每天各种催,起床啦、刷牙啦、穿衣服啦、洗脚啦、睡觉啦,每天循环,时间在各种循环的拖延中,一点点被磨掉了!每天都心力交瘁,默默的告诉自己亲生的,亲生的,不生气……有没有同感,有没有画面感……
什么是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WHAT,这么严重!
小孩子显然时间观念没有那么准确,非拖延症也。2岁以前的孩子专注眼前的东西,对于时间没有什么观念。2岁半开始,才逐渐有了顺序认识。到3岁的时候,逐渐认识时间。4岁,时间有了初步了解,能对每件事情的时间顺序进行理解。5岁,已经可以对昨天、今天、明天进行区别。6岁,可以初步认识钟表,但是时间多久的观念并未形成。7岁,可以轻松说出准确时间。孩子拖拉症非拖延症,因为年龄特征,家长应该准确引导,不要强加训斥,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时间的认知水平提升,拖拉情况会逐渐缓解。
打败拖拉症。网络上有句话很经典,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放缓你的脚步,等她成长,陪她一起慢慢成长。作为家长一是要做到不督促,静下心来,耐着性子,让自己慢半拍。二是引起孩子兴趣,可以和孩子通关游戏比赛的方式,比赛起床、刷牙等,看谁做的快。三是逐步引导孩子对时间的认知,比如早上起床5分钟穿好衣服、10分钟上完厕所、10分钟刷牙洗脸,让孩子逐渐有自己的时间管理观念。
根据成长规律培养孩子时间观念,一起加油打败拖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