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37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

为了引入第二框,教师可以在第一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能够大力发展生产力吗?教材在第二框雄辩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工具/原料

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材及教师用书

方法/步骤
1

在第一目,教材集中介绍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关基本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的经济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材主要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

2

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及其作用。在这一部分,教材详细介绍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教师应重点讲述各种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内涵,作用部分可以由学生自己课后探究,在课堂上只要介绍最核心的作用即可,如国有经济是主导、支柱。

3

特别要注意: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要将其与股份制混淆在一起。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结合,而股份制只是指不同投资主体之间的结合,包括了同一所有制内部不同投资主体之间的结合。

4

此外,在我国,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依然属于集体经济,而不属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5

二是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教材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等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教师可结合当前改革的实例,讲述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

三是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教材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其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7

其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讲述时可以结合我国当前有关公有制经济的实际数据,让学生体会以上两点。在认识以上两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公有资产占优势不是就每个地方、每个产业而言的,而是就全国而言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