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97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摄影构图技巧与心理学

今天,镜海跟大家探讨的是摄影构图元素中不同的片幅大小、视觉重量背后的理论以及心理学。你会意外地发现关于构图这个范畴,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以及它给摄影作品带来的独特影响。介绍摄影时捕捉的影像是通过眼睛,透过观景窗,按下快门所建构。有时候当下的构图即是成品;而有时候要再经后续的截图才能得到。大多数的35mm的摄影作品,都在按下快门后即决定成像。然而我们可以在不破坏中片幅相片品质的前提之下,裁切、重组。最后,由于方正片幅的照片构图不便,通常都会再裁切成适当大小。照片尺寸有别于其它型式的平面艺术,一张相片受限于既有的格式。就因为这个原因,也影响我们最后的构图。直到数位照片的演化完成,最常见的底片格式是3:2的宽高比(35mm的标准格式),尺寸大小为36x24。随着数位化,中低价位的消费型相机也採用4:3的宽高比。也让全景影像可以轻易地放在电脑萤幕和标准的印刷纸上观赏35mm的影像格式巧妙地转换至数位,也让专业/一板一眼的业馀人士与其它摄影者之间有了分野。其历久不衰这一点也稍稍说明了我们构图的本能很容易受其影响。水平还是垂直?人类的视觉领域多以水平方式进行(我们向来如此),这也足以说明大部分的照片多以水平方式拍摄。当物体被垂直拉长,我们的视野也会自然地被照片引导以垂直的方式观看。反之,如果景物或物体以水平方向延伸(亦或是长宽高等长),我们也会被引导以水平的方式观看。物体的相对位置当被拍摄物体以水平方向呈现,构图时应该避开中心,向两侧倾斜。若是拍摄垂直物体,也是同样的原理,置顶亦或至置底。置底会来得妥当的些,也比较自然,看起来会比把物体摆在上方头重脚轻来得更为稳重。如果要以水平的方式为垂直物体构图,被拍摄物体通常会摆放于两侧,方便观赏者以水平的方式欣赏照片。若是方型片幅,因为没有垂直水平,会变得复杂一些。只有少数的相机提供宽高1:1的格式,也之所以拍摄者会在四周留白,以方便后续裁切。大多数的物体都不是正方形的,要在方型片幅裡构图还真不容易。因为大部分的人都用水平的方式来拍摄风景,方型照片则限制了视觉流动的可能性。然而,有时候方型片幅提供了新鲜、有别于一般向垂直、水平方向延伸照片的全新感受。也便于拍摄对称的物体.物体的位置分配单一主体当被拍摄物体只有一个,把物体放置在正中央-四周均等留白,似乎在逻辑上没有多大问题。可是这种构图方式所产生的问题却是乏善可陈。试试把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看看哪一种构图方式最妥当。主体小、四周留白大这个构图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主体偏离中心点,会为视觉带来张力-感官上的力度,赋予照片一个新的舞台,来表达情感、创造意境。假使主体不在中心点,则会带给视觉'物体正在往中心移动'的动感,亦或是从中心向外偏离,以得到画面上的再次协调。这是需要领悟力的进阶理论,很值得探讨。多元主题如果拍摄物物超过一件,构图上就要考虑到物体的位置是否协调。我们用Trey Ratcliff(世界最好的旅游摄影博客的作者)广为人知的摄影作品来作说明范例裡,可以清楚看到Trey巧妙地以三角型的概念摆置三个元素,均衡分配画面,相互协调,给观赏者视觉上的盛宴。视觉轻重我们看照片的时候,第一眼通常都落在吸引目光的趣味点上。也就是说在一张照片中,有许多既定的因素影响着照片是不是能吸引人,让人感到有趣。当然,要探讨出人类如何观察影像并不是那么容易,不过大家对于第一眼就被吸引的普遍认知是因为我们在观赏照片的同时,情感上有了共鸣;或者是不自觉地从中有所得,有所感。举例来说,脸(特别是眼和嘴)是最能吸引目光的元素。主要是因为从这两个地方,就能预测到人的喜怒哀乐,在某种状况之下想了甚么,或者下一步要做甚么。当然,还是写作最能引人注目。能在特定的场合传达复杂的信息。写作依然为艺术大量地注入了美的特质,因为写作是资讯来源、元素的流洩。总结平面艺术一直以来都是因人而异。或许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完美地导引观众。摄影师要如何协助观赏者体会相片裡的美感?透过清楚观察,了解不同元素的视觉重量。在正确的方向裡提供一些小线索。投入情感,或者把读者的目光吸引到一个特定的趣味点上。若运用得宜,会让有故事性的照片不言而喻。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