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是诸圣节(All Saints’ Day)的俗称,本是天主教等基督宗教的宗教节日,时间是11月1日。天主教把诸圣节定为弥撒日,每到这一天,除非有不可抗拒的理由,否则所有信徒都要到教堂参加弥撒,缅怀已逝并升入天国的所有圣人,特别是那些天主教历史上的著名圣人。
相比于万圣节,万圣节前夕更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万圣节前夕是每年的10月31日,为西方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万圣夜”。许多亚洲地区的人将万圣节前夕误称为万圣节。万圣节前夜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
在这天晚上,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小孩们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Trick or treat”)。大人事先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许打扰。另外讨糖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给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被要求不能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能给没有包装的食品。
万圣夜的象征物是南瓜灯(也叫杰克灯、杰克灯笼)。这是源于古代爱尔兰的一个故事。是说一个名叫杰克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杰克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杰克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杰克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 杰克死后,其灵魂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 JACK-OLD-LATERN 了。
由于万圣节临近苹果的丰收期,苹果便成为了应节食品之一。其食用方式是制作成太妃糖苹果。制法是把苹果插上竹签,然后手持竹签把苹果放在太妃糖浆中转动,有时会再粘上果仁。此外,南瓜派,糖果也是万圣夜的节庆食品。
万圣节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不列颠群岛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如今一些亚洲国家的年轻一辈也开始倾向于过“洋节”,到了万圣节前夕,一些大型外资超市都会摆出专柜卖万圣节的玩具,小商贩也会出售一些跟万圣节相关的玩偶或模型,吸引年轻人的眼光。
图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