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兼爱非攻 墨子比较了“兼者”和“别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效果,说明“兼相爱”与“交相别”对人际交往和管理活动的影响。比如,我们假设有两位君主,其中的一位贯彻“别”的主张,另一位贯彻“兼”的主张,于是这位“别君”会说:“我哪能把我统治下的万民百姓的身体,看成是自己的身体呢? 那么请问:如果遭受瘟疫饥荒,老百姓会选择投奔哪一位君主呢?显然只会是投奔后者而不是前者。所以,墨家所提倡的这种“将身比身”、“将心比心”的兼爱思想,历代统治者确实难以完全做到,但只要有这份“心”,就可以收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良好效果。
二、管理沟通有一次,当墨子正对耕柱发火时,耕柱实在无法忍受了,他便对墨子说:“老师,你总是经常对我发火,难道我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墨子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举了一个例子,他问耕柱:“假设我要去大行山,用良马来驾车好还是用羊来驾车好?” 耕柱回答:“当然是用良马来驾车啊?”墨子问其故,耕柱回答:“良马可以担当这样的重任,值得驱遣。”墨子微微一笑:“我之所以一直地责骂匡正你,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值得担当重任的人啊!” 因此,在企业内部,沟通一定是相互和双向的。同时,企业首先应该建立沟通的渠道,这点我们应该向微软学习,微软几十年如一日地建立了企业内部沟通机制,早期是信箱制,后期是邮箱制,让所有微软人可以畅所欲言,企业同时及早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
三、重视人才 墨子教育学生的方法自有他独到之处,本也无可厚非,但将墨子育才的方法来对照企业的人才管理,就可以发现,有些企业在人才管理中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几乎所有的现代企业都能认识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够爱才用才,但偏偏事与愿违的是,许多企业留不住人才,核心人才的流失极为普遍。是什么原因使得企业的人才流失呢?让我们来看看“墨子育才”的故事: 墨子十分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亲士》篇所探讨的就是如何亲近、重用贤士的问题。墨子认为一个国君治理国家,如果他不关心国中的贤才,那么这个国家就会陷入危亡的境地。而同时他也提出:贤才难得,且往往被埋没于平庸的民众之中,甚至还会受到压制和侮辱,但这些贤才毕竟是出色的君子,他们能严于责已且宽于待人,不同于平庸之辈的宽容自己、苛求别人。
墨子自称他是“对上没有侍奉国君的任务,对下没有耕种的困难”(《墨子·贵义》),是比较接近“农与工肆之人”的“士”阶层,因此,其组织中的墨家成员,也多属社会下层的人员或游侠。墨家成员据说有数百人之多,其领袖称为巨(钜)子,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为了实现其主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墨家学派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学术团体。
身处乱世的墨子有一种强烈的忧思人生、心系天下的情怀,墨子创立学派的目的就是要从思想上改造人生,进而拯救社会。随着学术地位的逐渐确立,影响日益扩大,除了派学生到各国做官外,墨子还开始了以诸侯国“王公大人”们为对象的游说活动。他的足迹曾到达过北邻齐国,也曾南游至卫、楚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