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83今日阅读:155今日分享:35

应对恋物宝宝的八大妙招

宝宝恋物就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宝宝产生依恋行为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大至3岁之间,尤其两岁时最为强烈。宝宝会迷恋某些日常物品,尤其是小包被、小抱枕、绒布熊等,因为它们是宝宝心理安全感的依靠,尤其在白天变成黑夜、宝宝想睡又怕看不见妈妈时,不安全感就会大大增加,这些物品对宝宝来说就非常重要。
步骤/方法
1

妙招一·日常的、无条件的拥抱孩子 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经常性的拥抱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绝不会将小包被或玩具熊当做他的“精神保险带”。

2

妙招二·鼓励比惩罚有效 父母须耐心地处理孩子的坚持。有些父母会使用一些过激的方式,如把辣椒涂在奶嘴上,涂辣椒具有惩罚的意味,甚至会让孩子产生恐惧,这种影响值得深思。惩罚或给予孩子太大压力,可能会令孩子养成其他更不好的习惯。

3

妙招三·养成睡前良好习惯 有的家长为了解脱自己,总是对孩子说:“自己抱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被子去睡觉。”这便为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提供了最佳理由。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睡觉时不要抱娃娃、吸奶嘴等,让他什么都不要做,好好睡觉。

4

妙招四·陪他一段时间 很多幼儿是在入睡前的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开亮一盏小灯,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就不会使他对包被、小熊之类物品过度依恋,一定会令他非常安心。

6

妙招六·设置情境主动迁移 帮助孩子设定情境或角色,让孩子把所“恋”之物心甘情愿地送给她最喜欢的小朋友。比如,孩子既喜欢那条粉红色的小手帕,又喜欢阿姨刚生下来的小宝宝。可以温和地引导她把小手帕送给小宝宝,做个有爱心的小姐姐。

7

妙招七·选择合适的时机做矫正 三四岁的孩子要比两岁前的幼儿较易改善。应选择孩子压力较少的年龄阶段来矫正,比如第一次上幼儿园,就不是处理问题的好时机。每个转折点孩子都要有一定的适应期,过渡一下再以温和的方式矫正要更有效些。

8

妙招八·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钢筋水泥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人们深受其害,就不要埋怨孩子们了!可以多带孩子做室外活动,多交几个好朋友;或者出外郊游,欣赏人文、自然景观,开阔孩子的眼界。孩子的性格开朗了,对物品的依恋自然也会减少。

注意事项
1

产生的三种原因

2

1、很早让宝宝开始在儿童房里单独入睡,初入幼儿园环境变化导致 陌生环境或陌生人群会给宝宝带来很大的刺激。很多家庭居住条件优越,很早让宝宝在儿童房单独入睡;或者宝宝初入园时,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出现各种偏异行为,恋物就是其中一种,宝宝会设法通过各种感官来安抚自身的情绪欲望。

3

2、父母工作忙,孩子由严肃的全职保姆一手带大,往往与动画相伴成长 在依恋形成的关键期,宝宝希望得到父母的抚摸和疼爱。如果父母经常与宝宝分离,由动画片陪伴、由严肃的全职保姆一手带大,宝宝就会缺乏安全感,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把原本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物品的依恋上。

4

3、注重让孩子上早教班,但生活中却认为孩子嬉戏玩闹是“浪费时间” 和家长嬉戏玩闹的需求在婴幼儿的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宝宝得到的不仅是感知觉的发展,还得到了心理上的放松,能够减少紧张感。所以,宝宝所“恋”之物都是那些小被子、毛绒玩具等比较柔软的东西。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