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06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院教学变故

香港一直希望推动高端科研产业的发展,但人才不足成为无形的掣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院长汪正平表示,每年有500名工程系学生毕业,但只有1%选择研究之路,情况并不理想。为此,工程学院近年引入改革3招,包括优化评分制度,令一级荣誉毕业生比例增加;又在本科课程提早加入研究学科;他更会亲自监堂,确保教学质素,希望学生打好本科根底,有利日后投身科研行列。  在美国从事研究及教学工作超过44年的汪正平,两年前回流香港。他发现香港工程的专业发展有不少问题,「500名学士毕业生,仅3至5名学生选择继续研究,学生担心毕业后没出路」。据了解,中大工程学院的研究院中,85%学生均为内地生,港生是少数。  内地重科研无前景属误解  汪正平指出,本地生不走研究路,其中一个塬因是成绩不够好,「香港的学生质素其实很高,但问题是老师打分太紧,一级荣誉竟然只有一二个」,故其改革工作其中一项就是优化评分制度,让老师给分可以「鬆手」一点。  同时,工程学院在本科课程增加了研究学科,让本科生能提早在本科阶段接触科研,从而启发他们的兴趣。汪正平表示,现时大学生对工程研究有很多误解,认为这行无前景,「现在内地的领导人不少是工程师出身,所以他们非常着重科研发展,内地的市场实在非常大。」为了让学生打好本科基础,汪正平更引入亲自监堂的新措施,有学生趁机向他反映学习上的问题,「不少同学快毕业,但塬来根本不知道自己学过甚么」。他希望透过监堂,及早了解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无问题和同学的学习困难。  教师掀争议坚持为进步  不过,他也不会一面倒偏帮学生,据他观课所得,部分学生上堂不认真,得过且过,「他们有时会在课堂上玩手机」,但考虑到学生始终年纪尚轻,他未有予以深责,反而希望老师能提升教学质素,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入改革后,汪正平坦言,这惹起学院内教师的争议,「工程学院已经有20年歷史,推行大改革,自然会有难度且非常费时」,他知道有部分老师不太喜欢这些改变,「但我也没办法,我只想学院有进步」。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