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枯萎病,又名萎蔫病、蔓割病、死秧病,是一种由土壤传染,从根或根颈部侵入,在维管束内寄生的系统病害(导管型枯萎病),是黄瓜生产上较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常造成较大损失。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sp.cucumebrium Owen。该病菌在土壤、病株残体及未腐熟的农家肥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可借助雨水、灌溉水等进行远距离传播。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结合使用抗病品种,采取轮作倒茬或嫁接等栽培管理措施,配合处理种子与土壤及发病初期施药等化学防治方法,达到综合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目的。
工具/原料
1
因各地菌株间致病性不同,可以区分出不同生理小种,国外有生理小钟1号、2号和3号。我国黄瓜枯萎病菌的致病性与国外不同,命名为生理小种4号。
2
枯萎病在整个生长期均能发生,以开花结瓜期发病最多。苗期发病时茎基部变褐缢缩、萎蔫碎倒。幼苗受害早时,出土前就可造成腐烂,或出苗不久子叶就会出现失水状,萎蔫下垂(猝倒病是先猝倒后萎蔫)。
方法/步骤
1
预防:在植株缓苗期和第一穗果开花膨大期用 青枯立克 500倍液进行灌根,7天左右用药1次,每个时期连用2—3次。
2
治疗:涂抹青枯立克 100ml,兑水10斤,对病部进行涂抹,2—3天1次,连凃2次。
3
灌根: 青枯立克 300倍液+ 大蒜油 15-20ml对严重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区域植株进行小区域灌根,连灌2次,两次间隔1天,根据病情第2次用药后间隔3—5天再巩固用药1次;其余可采用500倍液进行穴灌预防1-2次,间隔3-5天。
注意事项
此病以早预防和早治效果较好,可7~10天灌1次,连灌3次,药剂要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