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10今日阅读:176今日分享:34

红面擦蝌蚪(擦尖)的做法

“擦蝌蚪”也叫“擦尖”“擦面蝌蚪”,是山西久负盛名的传统面食。据《中华饮食文库·中国面点史》记载:“蝌蚪”形食品在宋代《岁时广记》、《东京梦华录》中已有描述。清代《乡言解颐》卷四中有“蝌蚪子”:“麦、菽二屑各半,和面,用木床擦入沸汤中,熟而捞出,拌卤食之……蝌蚪子者,象形也。此山西后人食法,又曰格豆子,则音之伪也。”该资料虽然讲的是山西名食“蝌蚪子”,用料与宋代不同,但其制法应是相同的。由此可推断山西擦蝌蚪始创于宋代,兴盛于清朝。      “擦蝌蚪”因用擦子擦出的面在沸腾的锅中上下翻腾,犹如蝌蚪在池中嬉戏而得名,是山西面食制品又一道独特的奇葩。这种面食制法简单,操作方便。所用的原料广泛,可以是纯小麦粉,也可以是小麦粉中掺入玉米面、高粱面,或豆面、榆皮面等各种杂粮粉,粗粮细粮搭配,使其营养丰富,色泽鲜亮,食欲性强,夏季食之避暑降温,冬季食之驱寒增热,。尤其是其形状独特,入口稍加咀嚼便如蝌蚪游入胃海,口味清淡,易于消化吸收,并能促进胃蠕动,增加胃动力,是养生的最佳饭食,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制作擦蝌蚪要用体现山西百姓智慧的特殊工具——擦床。擦床有大小之分,大的长度约有1.2米左右.小的只有0.5米左右。擦床床架是木制呈井字形,中间开长形口,口上放置擦尖拍子。擦尖拍子为铁制或者铜制,呈凸形,岫面上开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小孔眼,孔呈扁圆形如月牙,多如鱼鳞。四边缘凸起,嵌在床架上,上下须严丝缝合,否则不能操作。使用擦床时,将面加水和合成软糊状面团,用铁勺把面团挑在擦尖床上(擦尖床须搭在滚沸的水锅沿上),左手按床架,右手握面团用手掌心推压把糊状面一下下擦到沸水锅里,煮熟用笊篱捞出盛放在碗里。
工具/原料
1

【原材料】:小麦面粉150克、高粱面粉150克、温清水(重量忘记称了,差不多是我图片里杯子所盛的水量)。

2

​【制作工具】:擦床(我的工具,那个木制的是4年前在杭州生活时我好不容易从市场上淘到的,虽然不是正宗的山西工具,但足以用来满足自己的胃口一直舍不得扔,下次从老家带一个工具过来就该淘汰了;如果没有,可以用孔眼大一点的擦丝器也能制作如旁边的不锈钢擦丝器)。
 

面团的和制方法
1

小麦面粉150克和高粱面粉150克放在和面盆里。

2

用筷子把两种面粉搅拌均匀。

3

分次一点点的加入适量的清水。

4

用筷子把清水与面粉搅拌均匀,形成带有少量干面粉的湿性面团。

5

用手把湿性面团与少量的干面粉揉合在一起。

6

形成一个面团。

擦蝌蚪的制作过程
1

锅里放入足量的水,大火烧开。

2

把擦床(抿床)架在开水锅上。

3

右手握一块和好的面团。

4

面团倒扣在擦床(抿床)上。

5

左手按住擦床(抿床)的边缘,右手掌张开。

6

左手按住擦床(抿床)的边缘,用力往前推压面团,使面团在手掌心的控制范围内,随着推压向前移动。

7

从擦床(抿床)上铜片的一端一直推到擦床(抿床)上铜片的另一端。

8

把面团拉回到起始位置,重复5~7步,反复向前推压面团,面团随着推压的进行就会从铜片上的空隙处漏入锅中。

9

重复5~8步,始终用手掌心向前推压面团。

10

所有的面团都从空隙处漏下,擦床上会有残留的面团,不要着急,下面慧心告诉你一个清除的好方法。

11

取一个土豆、胡萝卜、白萝卜等硬质的蔬菜(我用的是茭白)。

12

用茭白在擦床上有面团残留的地方擦拭,面团很容易就被清理干净了。

13

用茭白在铜片上有面团残留的地方擦拭,顺便擦一些茭白丝在锅里。

14

看看擦床上几乎看不到任何面团的痕迹,如果还有只要用冷水冲洗一下就干净了。

15

​面条在锅里煮2~3分钟至面熟。

16

用漏勺沥水捞出。

注意事项
1

1.小麦面粉和高粱面粉的比例最大为1:1,因为高粱粉没有筋性,量太多的话面条不成型;如果喜欢口感 细一点,可以适当减少高粱粉的用量增加小麦粉的用量。

2

2.和好的面团软硬要适中,面团太软擦不成形,面团太硬不能擦,这就要求搅拌面粉的时候搅拌成带有少 量干面粉的湿性面团。

3

3.制作擦蝌蚪,山西妇女更多的是直接用手握着面团在擦床上来回推压,但要注意的是要用手掌心推压,这样 即使面团没有了,操作时也不会擦到手。

4

​4.擦面时动作要敏捷,如果和的面团太大,可以分成几个小块,每擦完一块疙瘩面块,再擦另一块时要蘸 点清水,否则,擦床见热气会粘面。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