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又称智能或智慧,是指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智力这个词,作为日常概念人们并不陌生。当人们比较两个人的智力水平时,不会以两个人谁跑得快,谁歌唱得好,谁脾气好或谁胆最大为依据。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活动本身并不反映一个人智力的高低。通常人们把聪明与否作为判断一个人智力水平的依据。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智力的高低当作聪明或愚笨程度的同义语。 在科学上给智力下定义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192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邀请了当时17位知名的心理学家,请他们每人为智力作出一个定义.以期集思广益,一锤定音,然而事与愿违.他们各抒己见。结果在对智力的看法上有很大分歧。至今,国内外心理学界对智力的本质仍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意见。
方法/步骤
1
第一,认为智力是学习的潜能。如杜尔邦和考尔菲把智力看成容易并迅速地学习事物的能力。
2
第二,认为智力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斯特恩提出智力是指个体有意识地以所谓活动来适应新环垅的一种潜力。
3
第三,认为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如推孟将智力定义为在解决问题时运用言语和符号等抽象表征的思维能力。
4
第四,认为智力是一种集合或综合的能力。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个体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综合性能力,是个体有目的的和有用的行为潜能。
5
第五,认为智力是一般能力。是人们进行认识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的总和。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把智力看成是一般能力,或者看成是一般能力中的认识能力。
6
第六,认为智力是智力测验所要洲量的特质。阿特金森等人在《心理学导论》第10版中给智力下的第一个定义就是“标准的智力测验所要侧I的特质”。
总结
上述各类意见都从某种角度说明了智力的某些特点。一般地说,智力不是个别能力,养育方式与婴儿智力的关系智力是与人的各种认识活动相联系的一种潜在能力,抽象思维在智力中具有核心意义.所以我们可以说,智力是一种以脑的神经活动为基础的偏重于认识方面的潜在能力,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
下一篇:企业经营中的佛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