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
客观物质存在性 珠宝作为自然界形成或人工合成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是由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形成为单晶体或集合体而存在着,例如钻石是主要由碳元素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而形成的单晶体物质,又如翡翠主要是由钠、铝、硅、氧等元素化合而形成的硅酸盐矿物集合体。不论是单晶体,还是集合体,它们均有较为固定的物理性质,如硬度、颜色、密度、折射率、双折射率、色散等。一般而言,凡是高档宝玉石,其物理性质通常独特而优越。如越是颜色美丽、硬度高、韧度好、色散强、折光率大和耐酸碱腐蚀的宝玉石,其价值越高。这些都是宝玉石客观性的具体体现。
独特的稀有姓 自然界形成的矿物有3000余种,但能被用作珠宝的只有150种左右,而真正作为珍贵珠宝的仅10余种。而这10余种宝石材料中,产地不多.产量又极为稀少。如悲翠,至今为止,世界上只有缅甸一处产有达到宝玉石级的矿产;如钻石,即使是世界上最富的钻石矿床,也需要开采250吨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才能获得l克拉钻石原料,而其中达到宝石级的大约为20%。 对于天然宝玉石,由于它们大多数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一般需数百万年、数千万年甚至数十亿年。例如,钻石一般形成于30亿一10亿年前的地慢中,并由距今l亿年左右的火山作用将其带到地表。在人类历史的尺度内,是无法再生的,由此可见其稀有性。物以稀为贵,这是衡量世界上一切商品价值的基本法则。由于宝玉石独特的稀有性,因而决定了宝玉石具有较高的价格,尤其是珍贵宝玉石。
主客观的可鉴赏性 珠宝的另一种属性是它们的可鉴赏性,其可鉴赏性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其客观的可鉴赏性主要表现在:宝玉石由于硬度大、光泽强和颜色美,经过加工后光芒四射,美不胜收,或色彩柔和,质感润泽,因此,对于任何国家的人来说。它都是美的。鉴赏珠宝会使人感到愉悦,获得美的享受,从这个角度来讲,珠宝的可鉴赏性是客观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不同时代的珠宝中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文明意义及信息,不同种类、不同款式的珠宝,或者同一种类的不同质量的珠宝,甚至同一种类、同—质量的珠宝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或不同人的价值都将受其主观意识所影确。例如日本人喜欢金黄色的珍珠,认为黄珍珠是富贵的象征,而中国人则多数讨厌黄色的珍珠,认为人老珠黄不值钱,是失去生命力的标志。西方人喜欢闪闪发光、色彩艳丽的宝石,东方人喜欢色彩柔润的玉石,而中东及中国西藏地区的人则钟情于象征天地神秘色彩绿松石和青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