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70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AI大佬们都在关注什么?

AI大佬们都在关注什么?人才、生态和机会
工具/原料
1

关注

2

了解

解说
2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李开复表示人工智能领域并非全部需要的是顶级人才,整个人才体系应该呈金字塔形,而金字塔底层的基础从业人员该面向更广的教育面。  他提到了教育部、创新工场与北京大学联合推出的AI人才国际培养计划,首先需要的是对教师进行培训,设立大学人工智能课程。  对金字塔顶层的顶级人才,李开复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美国巨头的AI人才主要来源是各大高校的教授和研究员,而中国巨头则是从美国巨头挖人才(中国AI职位的工资平均是美国的一倍以上),中国本土的这类人才储备与美国仍然存在差距。  但同时他也强调,得到顶级学术人才是一方面,如何让学术成果转化为可行的产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面。他举了Google Brain的例子来阐述多元化人员搭配的重要性,认为AI专家需要结合工程和科研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张亚勤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这是最缺的;一类是产品化的人才,可以通过产业自发培养出来;一类是使用AI的人才,这需要市场的培育。

3

中美人工智能差距  李开复提出了“四波浪潮”的观点,第一波浪潮是互联网AI,这一块中国占据了半壁江山;第二波浪潮是商业化AI,集中在金融和医疗等领域,中国与美国的差距还比较大;第三波浪潮是数据化AI,这方面中国将凭借巨大的数据体量优势很快超越美国;第四波浪潮是无人化AI,代表是无人驾驶,这方面中国将凭借国家政策扶持获得极大的发展优势。  张亚勤则从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和政策五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其中中国在资金、市场和政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政策方面,美国由于游说制度和工会各种制约,在推进人工智能上的阻力较大,而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5

的机会在哪?  行业无法企及的资源这是毋庸置疑的,在人工智能时代还有机会吗?三位嘉宾的答案是肯定的。胡郁表示巨头大部分都是原创性创业产生的。  总结来说,巨头并非完全都是优势,对于巨头来说一方面有收入包袱,一方面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并不是所有新兴领域都能深入进去的。  不同,现在的在资金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大压力,因为资本很热,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融资能力不会弱。更加灵活,专注度也更高,很容易扎进新领域很深。  对于的方向,张亚勤给出自己的建议,最好瞄准巨头没有杠杆的地方,不要去做平台,要做垂直领域的东西,能解决具体问题,把这个做到精,机会还是很大的。

注意事项

关注时事是成长的一步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