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货如何变现? 其实,纪录片在我国早已走出了那个备受冷落的年代,近些年,电视纪录片频道不断产生、大小原创作品纷纷问世、接连成立,连新媒体都将纪录片视为今后的热点。因《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春晚》等纪录片的热播,外界长期以来对中国纪录片“一不赚钱、二无收视”的认知正在被彻底扭转。 《舌尖1、2》确实把纪录片带进了一个新天地,谁也没有料到,将“吃”拍成纪录片也能赢得如此高的收视率。《舌尖2》的影响力还从荧屏走向现实,《舌尖2》域名被抢注、网友创作“舌尖体”、各大网站开设《舌尖2》专题、相关食品甚至厨具因此热销,图文并茂的书籍一再出版。 所有人只知道苹果熟了会掉下来,只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方法论”永远比实操干货有价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舌尖2》这么一个好案例告诉我们的方法论十分给力,但如果你只盯着它火热的数据,而不去总结方法策略,怎么会融会贯通呢。那么,《舌尖2》变现我们要总结什么样的“方法论”呢? 1、好故事 《舌尖2》每集均以一个清晰的主题来探寻中国美食,讲述一段段让人垂涎的美食故事。比如“时节”一集是以鱼为主题,拍摄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贡格尔河上的华子鱼,“草原的天际线上,流淌着初春的贡格尔河,冰冷的河水中,人们用杨胡草做其客房,华子鱼、草原、人和谐一家……” “好故事”已经成为优秀纪录片的标准之一,因为纪录片是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的,而好故事可以跨越空间、跨越文化,实现共鸣。比如,有一部收视率很高的纪录片《枪》,以枪传奇为切入点,讲述了一个关于枪支发展史的故事,通过信息的汇聚、音效的烘托、丰富的细节及动感的画面,吸引了观众。 2、接地气 事实上,早在《舌尖2》之前,一些优秀的纪录片已经播出,央视的《大国崛起》、上海纪实频道的《大师》等,都备受关注,但《舌尖2》更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更加普及。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文化市场需要大量的精短影像,微纪录片费用低,时间短,正适合了这种快餐文化欣赏要求和心理。《舌尖2》热播的同时,它的商业化运作路径也逐渐清晰——地气融合内容,内容释放价值,价值衍生经济。如果说《舌尖1》无意闯进了商业世界,《舌尖2》则是有意而为之,逐渐构建了商业帝国。 二、如何引爆营销? 犹太经济学家威廉·立格逊曾说过:“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资金、借人才、借技术、借智慧。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收集起来,运用智慧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地“借势”,对于营销的作用更是以四两拨千斤。 如何借势营销呢?首当其冲地就是做生活方式,《舌尖2》给了我们如下启示:做产品不如做品牌,做品牌不如做规则,做规则不如做行业整合,做行业整合不如做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方式所带动的相关行业不下10个,而生活方式的导入者也必然会成为行业的龙头。比如红酒、雪茄、橄榄油。 其次,我们要换个角度看营销。比如,“God”这个单词,从左向右看是上帝,从右向左看是狗。你以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将决定你看到什么。之前是大鱼吃小鱼,而今是快鱼吃慢鱼,以后是巧鱼吃傻鱼。所以,我们做营销——换的角度就要“巧”,不巧不成书。 舌尖刚刚播完,王老吉就迅速出手联合舌尖2原创班底——力推微纪录片《平衡》,经过短暂的拍摄和制作,《平衡》很快就走上了荧屏,在爱奇艺的专区上播放短短几天,点击就已超过241万,强强联手,战绩斐然。不知道前一阵大家看过《乔布斯》这部电影吗?其中让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是要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我们是要比他们做得不一样”。王老吉做到了! 最后,借势营销的关键在于,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没错!借势必须对热点事件保持高度敏感,并做到快速响应、快速执行。其实《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最大的受益者是电商企业,其中主要是淘宝。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敏感”。三、从舌尖到指尖 第二季《舌尖2》播出已然过半,新浪微博、豆瓣等SNS也纷纷将“舌尖上的美食”作为热点话题倾力主推。一集节目刚刚落幕,片中出现过的菜名以及原材料购买链接就火速登陆网络,才下舌尖就上指尖的效率比起第一季要高出很大一截。 在淘宝网上键入“舌尖上的中国”关键词,上百页商品链接随即跳出。《舌尖2》第二季第三集中刚刚露面的新疆地区特产玛仁糖(切糕),在节目播出不到一周时间内,最高的一家切糕卖家就销售出了超过3300件。一些与《舌尖2》概念挂钩销售的干货、糕点销售超过5000件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伴随每一期《舌尖2》的播出,该片冠名赞助商——知名家电商的苏泊尔与白酒企业四特酒也开始收获其重金投入后的销售回报。毕竟,分别以4532万元和4399万元挤掉众多竞争者后中标成为《舌尖2》冠名赞助商,苏泊尔与四特酒的业绩预期空前高涨。 如果有一个舌尖上的“营销金牌”,我会颁发给苏泊尔,获奖关键词有两个“抢眼”、“到位”。先说“抢眼”——由于厨电产品与美食烹饪天然的亲密联系,苏泊尔借由“舌尖商机”大打品牌战略显得顺理成章。事实上,苏泊尔除却在播出期间的黄金空当插播其广告,在SNS网站和实体店铺反复强化“舌尖效应”也成为最重要的营销手段。 如果说《舌尖2》演绎了一出《舌尖2》带动“指尖”的风暴,那么,国内企业面对当下火热的“世界杯”,恐怕又将带来一次“脚尖”带动“指尖”犒劳《舌尖2》的风潮。总之,《舌尖2》并没有想着要叙述怎样宏大的主题,也没有冠以爱国教育“专属”影片,但是通过将镜头对准貌不惊人的小地方、小人物,润物细无声地打动人,后者在成本上更经济,在效果上更突出。如何将营销效果最大化,成本最经济化?国内企业还应将“舌尖智慧”发扬光大,做出春风化雨的效果。中国民企的产业思路不断转型,营销思路也应与时俱进才对啊!
上一篇:如何轻松方便的养活金鱼
下一篇:高 原 反 应 预 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