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28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改善健康黄金法则系列】谷类为主

上次讲了食物多样的原则,今天,让我们来谈谈谷类为主。上一次我们说到了食物多样,谈到食物多样是整个膳食指南的总纲,有了食物多样,才有接下来的各种食物吃多少,如何吃。那么所谓的谷类为主,谈的就是如何吃粮谷类食物了。其实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一直在默默地遵循着”谷类为主”这一原则。这从我们对粮谷类食物的称呼就能看得出来——主食。而无论是“主食”之“主”,还是“谷类为主”之“主”,其实都是同一个含义:“主要”。延伸开来就是数量多、地位高。所谓数量多,就是说在我们的一日三餐中,粮谷类要吃得足够多。我们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也看得出来,对于粮谷类食物,推荐的摄入量是250~400g每天。基本上是每天需要吃的所有食物中,数量最多的。倘若粮谷类食物的摄入数量不足,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至于是什么问题,我们待会儿会谈到。所谓地位高,是说粮谷类作为主食,其重要性要超过其他的辅食。这一点体现在平时用餐时,菜应该“就着饭吃”。主食吃多少,菜就跟着吃一定的量,而不是根据吃多少菜来决定吃多少饭。营养师在做营养配餐时,其顺序也是先根据能量决定食谱里有多少主食,再根据剩余的营养需要来决定辅食的搭配。所以无论是日常用餐,还是制作营养食谱,都是以粮谷类食物为核心,其他的食物都作为从属的地位出现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对粮谷类食物的需求如此之多,且其地位如此之高呢?人体对于能量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求。人类进食,首先要补充能量,其次才是补充营养。而人类所获得的能量,基本上全部来自于三大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虽然这三种产能营养素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它们却有着不同的特点。蛋白质虽然能提供能量,但是它的最主要作用是构成与修复人体组织、参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而人体摄入了蛋白质以后,也主要是用来做这两项工作的。由于有着更重要的使命,所以用蛋白质来供能,明显是一种浪费的行为。另外,蛋白质在分解产能时,会产生很多的含氮废物,会加重人体的代谢负担。脂肪产生能量的能力比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之和还要多,按理说应该是特别好的供能物质。不过脂肪分解产能时,会产生一种酮体,如果没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酮体会在体内蓄积。反观碳水化合物,它产能的能力与蛋白质相当;分解产能后最终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非常清洁;葡萄糖(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又是大脑能量的唯一来源,无法被代替。所以,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佳的能量来源。人体每天对于能量的需求,来自于碳水化合物的要达到55%~65%。正因如此,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粮谷类食物(平均含量达70%以上),自然就成为了我们最佳的主食选择。倘若粮谷类食物摄入不足,如果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没有相应增加的话,就会导致能量摄入不足,机体就会分解自身的组织蛋白质来产生能量,从而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严重者会导致组织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如果要保持总能量的摄入不变的话,就要增加蛋白质与脂肪的摄入,它们在产能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氮废物和酮体,前者加重人体肝肾的负担,后者在体内蓄积,引发酮血症与酮尿症。近年来,一些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谷类为主的传统膳食模式被抛弃,而逐渐变成了以动物性食品——尤其是肉类——为主的膳食模式。随着膳食模式一同改变的,还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代谢疾病发病率的增高。所以,坚持谷类为主的膳食习惯,是对我们健康负责任的表现。至于应当如何吃谷类,我会在下一篇博文《解读改善健康十条黄金法则之粗细搭配》中为大家详细讲解。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