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行在信息科技领域投入较大,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数据上看,虽然信息科技人员数量较多,如建行已高达28300人,但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如农行占比仅1.1%,且银行整体员工年龄层次较大,40岁以上员工占比较高,如农行高达63.6%。
营收方式已改变 信贷成本上升、利差持续收窄、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成为三大增支减收因素。但实际上,更为关键的因素是,此前营收最大组成部分的业务正在快速下降,而新的替代业务尚未完全建立。利息净收入是银行营业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2016年,农行利息净收入占2016年营业收入的78.7%,同比下降8.7%;工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69.8%,同比下降7.1%;中行、建行、交行分别同比下降6.88%、8.37%及6.45%。
多家银行将利息净收入下降归因于:主要受2015年央行连续五次降息、存量业务重定价以及营改增价税分离因素影响。 虽然非利息收入占比正逐年上升,仍处于较低水平。工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30.2%,提升3个百分点;中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为36.72%,同比上升6.01个百分点;建行为30.95%,同比上升27.02%。非利息收入中,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1.1%,中行下降4.05%,农行增长10.2%;建行增长4.39%;交行增长5.05%。
虽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幅有限,但部分业务如工行的资产托管及担保及承诺净收入同比增长分别24.3%、26.9%;农行代理业务手续费同比增长37.5%;建行理财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06%。 资管的重要性正在国有大行中体现。中行、农行表示,紧跟市场需求变化,持续加强产品创新,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投行、资管理财等轻资本型业务,交行则打造“商行+投行、表内+表外”业务。
2017年的资产质量还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目前商业银行已通过清收、批量处置、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有效化解风险。2016年中行不良资产化解1289亿元;农行则成功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102亿元;交行向第三方转让不良资产281.01亿元,清收179.91亿元,通过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49亿元。
在国有大行的不良贷款结构中,个人按揭贷款总量都呈现较大增幅,不良率仍处于低位,但公司类贷款中,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却都呈现上升趋势。建行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仅为0.28%,农行为0.43%。工行、农行、建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分别为:2.19%、2.47%、2.53%,而上年同期分别为1.47%、1.76%及1.23%,但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并未呈现快速上升态势,甚至负增长,上述三家银行分别为4269.99亿、4496.87亿、3425.31亿元,而上年同期分别为4273.06亿、5264.08亿、4493.34亿元。
虽然近年银行加大年轻人才引进,但年龄结构仍偏重于40岁以上。农中建交40岁以上员工数量占比分别为:63.6%、41.01%、50.93%、30.08%,工行未披露该数据。 网点转型已是必然,人员及机构数量还将进一步变化,从五大行近两年员工职能机构表中可以发现,风险及合规业务、信息科技等员工占比呈上升趋势。在信息科技领域,农中建交信息科技人员占比分别为:1.1%、2.52%、7.81%、2.63%,对应人数分别为:5552、7004、28300、2434,工行未披露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