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61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俄罗斯望远镜和美国,德国望远镜的比较

世界各国在对望远镜的效能、倍率、口径、出瞳直径和距离、转像、调焦形式、工艺结构、光学镀膜、成像质量和外观及附加功能等方面的观念上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其代表分别是以原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原西德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步骤/方法
1

望远镜理论上的差异和口径、倍率、转像形式的选择望远镜的效能由倍率和口径共同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望远镜的倍率或增大其口径或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措施都能达到相似的观察效果。有两种望远镜理论,一种比较重视倍率,倾向于采用接近3mm出瞳径;另一种是经典蔡斯学派,重视口径,倾向于采用接近7mm出瞳径。俄罗斯人的观点向来实用,是典型的倍率学派。从他们的产品规格就可以看出,俄制望远镜除海事专用和出口型外,出瞳很少超过5mm的。而 12x40 15x50 16x60 20x60 出瞳径则打昼用望远镜出瞳不易小于3mm或亮度系数不小于10的擦边球。20x50 26x70 出瞳径则已接近望远镜出瞳径的限制极限。在西方只有小口径便携式望远镜能取到接近2.5mm。而在西方十分普遍的7x50等望远镜在俄罗斯却十分罕见,几乎停产。为了达到相同的观察效能,俄国人显然更倾向于加大望远镜的倍率。正因为俄罗斯对望远镜倍率的重视才是他们采用了 Alan Adler 的望远镜指数计算方法,给倍率较大的权重,用倍率乘以口径的开方。并将其命名为 twilight“黄昏”。但在美国本土 Alan Adler 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得到这样的重视。另一方面,俄国人认为高倍率的手持观察望远镜是必要的,而手持的望远镜镜不同于固定的观景镜必须便于携带和使用,所以口径不能也不必要太大,而适于手持的口径不应大于60mm最好在50mm以下。所以俄罗斯高倍镜的是典型的大倍率、小口径望远镜。这一点与重视成像质量,讲究大口径、大出瞳的西方望远镜形成了鲜明对比。俄国重视倍率还和其工业基础和望远镜结构有关。俄国相对西方技术薄弱,特别是人为原因使装配质量普遍较差。而加工大口径镜片组的难度和成本远高于加工小口径短焦距镜片,特别是在物镜胶合上。加上传统指导思想上的原因。讲实效的俄国人自然的选择了减小出瞳直径。同时普罗棱镜加工容易、成本低,成像效果好,所以远比昂贵复杂不可靠的屋脊棱镜受俄国人欢迎,所以除专门出口西方的品种外,俄国的望远镜基本是普罗棱镜的。而物镜口径太大的话这种望远镜就太大太重。所以由于望远镜结构的制约,为了制造相对轻便的望远镜也使俄国人倾向于加大倍率。在东西方同口径望远镜中俄国人的望远镜完全称得上“高倍望远镜”。下图是俄罗斯比较著名的YUKON 一款30X50的高倍率望远镜。随着日系望远镜的加入,日系望远镜承袭了日本人设计产品的理念,够用为主,所以日系望远镜也主要以成本低廉的保罗镜为主,比如尼康的SX,ST系列。左图就是日系望远镜的典型样子。相对俄罗斯望远镜,日系望远镜,成像质量与俄罗斯望远镜相当,但是做工部分会优于俄罗斯望远镜。但是倍率的权重也不是可以无限增加,倍率也是以牺牲一定的观察性能为代价的。比如:暗光观察能力、亮度、清晰度、舒适性、视场、出瞳距、晃动条件下的观察能力等。所以望远镜的倍率也不是越大越好,视用途而定。手持望远镜的可见度系数一般不大于500。而用途最广,便于携带的望远镜是指数在210-260之间的8x30其次是7x35。高倍镜固然清晰,但可携性差。所以用途最广的望远镜是观察能力和可携性完美平衡的望远镜。西方以美、德为代表崇尚大口径望远镜。全口径的8倍望远镜口径能做到56mm,突破了手持望远镜口径不宜超过50mm的规定,接近60mm过渡口径。美国人的陆军望远镜和海事望远镜一样都选择7X50,达到了手持望远镜口径和出瞳的上限,甚至连军用便携式望远镜都选了出瞳直径4mm的7X28。而且不同于欧洲和世界大多数地区,美国比较流行8X42,10X42而不是8X30。因为虽然三种望远镜指数相似,但10X42,8X42的口径、出瞳都比较大。在美国和德国手持望远镜倍率很少超过10倍且一般采用42、50mm等口径。在欧美市场,除袖珍望远镜外,目前销量最大的产品都是10X42规格的。2009-2011年3年欧美的销售排行榜中,占据首位的都是博士能奖杯234210,这是一款典型的欧美望远镜,无论成像质量,清晰度,色彩,做工都提现了西方望远镜的宗旨- 追求完美做工,高清晰效果。 上图就是博士能奖杯234210,西方高清望远镜的典范

2

对袖珍望远镜的态度俄罗斯人的工业很大程度上服务于军事。因为口径30mm以下的屋脊棱镜望远镜没有军事价值,所以在他们眼里袖珍望远镜简直就是玩具,在他们的产品目录里很难找到这样的东西,及时找到了,也仅仅是销往西方的换汇产品。西方人的态度大不相同,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认为他们对这种“带枪不见鸟,见鸟没带枪”的补充很重视。为了取得较好的观察效能,西方人一反常态的地成了口径学派。袖珍望远镜一般作为日用型望远镜出现。因为这种外观时尚、小巧轻便、易于携带和收藏的小玩意儿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随身携带、快速一瞥的需要。所以在西方,袖珍望远镜的市场份额巨大,大约可以暂居40%以上的望远镜市场份额。近年,我国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袖珍望远镜增长迅猛,2011年统计,袖珍望远镜已占据我国市场30%的市场份额。传统袖珍望远镜10X25,由于视野过于狭窄,清晰度不是特别高,一直受到各方指责。但是随着袖珍望远镜的市场迅猛增长,以美国博士能为首的西方望远镜品牌,近几年对袖珍望远镜进行了革命性的产品结构改变:1. 在维持小体积,超轻重量的前提下,增大袖珍望远镜的视野范围。现在西方袖珍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已经达到传统望远镜一样的视野范围2.采用高清镜片,高清镀膜技术,提高望远镜的清晰度。由于镜片和镀膜技术的提高,在小口径的情况,依然能够获得非常高清的效果3. 在保持体积的情况,将传统25MM的袖珍望远镜口径标准,提高到28-32MM,以进一步提升视野和清晰度。近2-3年,最为典型的产品是博士能奖杯232810(10X28),博士能奖杯8X32这袖珍望远镜,其视野范围与大的望远镜完全一样,但体积只有一个手掌大,重量在400克以内。博士能奖杯这两款产品连续三年荣登全美及全欧洲袖珍望远镜销量冠军。原因就是上面说的那种革命性的改变。

4

成像特点和镀膜技术俄罗斯望远镜成像普遍偏黄,视角宽广但边缘像质下降迅速而明显,有可见的色差和畸变,重影和眩光比较严重,亮度较差而且个体差异明显。尽管如此,仍然不失为成像优秀的望远镜,效果远超过许多国内望远镜。对于观察和测量而言,完全足够了。俄国人本来就很实用,既然已经满足了军事和工程的需要还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去满足奢侈的欣赏需要吗,是否值得再投入宝贵的100%的资源去换取10%的像质提高呢,又从哪里去快速动员足够技术工人来满足严格的生产工艺?即使是在苏联全盛时期,俄国的资源也是紧张的,强大的军事也是建立在大量压缩国民消费的基础上的,所以俄国的生活水平远低于西方,也低于其他东欧国家。这也是其在西方和平演变攻势下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望远镜的镀膜比较简单和保守,一般是以555nm的黄绿光为中心波长的单层增透膜,镀膜颜色一般为蓝紫色,通常在物镜和目镜的表面镀膜,且个镜面镀膜的中心波长并不完全一样,成像一般偏黄。俄式望远镜的重影与其镀膜减反能力不够有很大关系,是由于物象在不同光学界面间来回反射形成的。近年来为了改善偏黄现象,对镜头镀膜的中心波长向短波的绿蓝光段或蓝光段进行了调整,所以镜头颜色有所改变呈紫红色或棕黄色,同时增加了镜头的装饰性。俄罗斯望远镜镀多层膜的品种不多,为绿色双峰膜。俄制望远镜镀装饰膜的品种很少。但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也生产镀红宝石膜的8x30。西方高档望远镜在成像上可以说是精益求精,色彩逼真、视场不一定大,但像质较好,色差、畸变控制较好,视野明亮,重影和眩光控制得较好这些都得益于其发达的光学加工和镀膜技术。西方望远镜的价格和利润是建立在像质基础上的。而这一基础又植根于其技术、财力和人员素质上。西方望远镜比较重视镀膜,一般的望远镜都有全表面单层镀膜,较好的品种为绿色双峰膜或全表面双峰膜。高档品种镀多通道多层镀膜或全表面多通道膜,反光极少是微弱的暗红色。西方优秀的望远镜有95%以上的透光力,西方望远镜优秀的像质和明亮的视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优秀的镀膜技术。装饰膜源于西方,光学意义不大,但很吸引顾客。充分体现了西方的市场观念。西方望远镜的代表,美国博士能,其全球销量王-奖杯系列,采用的就是全表面多层镀膜,其专利的PC-3镀膜,多达65层,通光率能够达到99.9%以上。

5

其他俄罗斯望远镜的设计比较古老,所以一些在现在看来比较重要的功能往往没有被考虑在内。比如:俄制望远镜的出瞳普遍比较短,这样不利于戴眼镜、使用滤光片或带着防毒面具观察。对焦方式比较单一,具有防水、防震功能的品种很少等。西方望远镜比较注重人机工学和附加功能,对望远镜的出瞳距、对焦方式和防震、防水、防雾、夜光分划等方面做得比较好。同时也很注重产品的造型和工艺。使得望远镜能适应更多不同需求的用户和各种不同的使用环境。

6

总结西方望远镜因为其强大的财力和雄厚的工业基础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俄罗斯望远镜位居其次,但它风格传统、功能实用、价格经济也不失为优秀的望远镜。与国内的许多望远镜比较,仍有压倒性的优势。无论是望远镜爱好者还是用途严肃的用户,一部合适的俄制望远镜也许都能满足你的需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