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汉桥“忘我忘想”的哲学思想
邱汉桥绘画十八字法
邱汉桥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
邱汉桥品评五项法则和绘画四个阶段
邱汉桥“忘我忘象”的哲学思想“忘我忘象”是“北势南气”绘画体系的指导思想,核心纲领,是一个哲学命题。是一种大美,大的存在,不能片面的理解为无我无象,而是大我大象。“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忘我”是忘掉小我融向大我,是民族精神和宇宙精神的境界,也是一种精神的永恒。忘象”是忘掉表象,追求内美,“象”是一种表现的东西,在某些层面上,它的衰变不过体现在快与慢的程度上,它没有永恒生命力,精神却可永存,它的力量可无限放大,精神思想是永恒的。诠释了忘却小我融入民族利益之大我的无私精神,统一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了中国画精神追求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
邱汉桥绘画十八字法“十八字法”即“悟老庄,追汉唐,学五代,习宋元,观明清,显当代”。完整而具体的绘画要领,用六个字“悟、追、学、习、观、显”表达出绘画的学习和发展取向,给中国绘画理清了路线和发展未来。更深度、更广度、更多层次的融会贯通,从哲思高度洞察历史的发展规律,审视其高度,来完成了这一系统性纲要,这是一部里程碑的学术成果,突出了“显当代”的主题,显示了“十八字法”是历史性的开拓。
邱汉桥“锤头皴”与“水润墨涨法”“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是国画大师邱汉桥继承传统的笔墨精髓,研习前人绘画三十五种皴法和二十二种勾法的基础上,向自然学习,融自然之造化神功,精准地“取物象之内核”,开拓了的第三十六种皴法。“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打通了中国绘画南北相容的“脉络”。锤头皴:即指邱汉桥之皴法用中国绘画传统的笔墨纸为载体,其画面视觉力量恢宏阳刚,远远超越了老式国画的阴柔。画面中的山石如同锤头一样融入画面世界中,这种“锤头”像人们敲打山石之痕迹,仿佛敲打山石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宇宙中回荡…,长期以来人们对笔墨认识混乱,其实“笔”与“墨”是具象与抽象的关系,笔搭载着墨、墨搭载着情,情又融合着小我,物我通达、而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直达人们精神内核之心灵。从而相和相融而完美。 水润墨涨法:就是水和墨的高度概括。水与墨本无形,但它确又承载着有形的使命、精神内涵,这种内涵又传导着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它可让无形变有形,即“无”中生“妙有”之玄。邱汉桥的每幅作品都有水的灵动、水的滋润、水的气运、水的晕光,从而使作品磅礴、宁静、幽远,具天成之美。
邱汉桥提出画作五项品评法则和绘画四个阶段品评五项法则:至真,至诚,至善,至美,至难。“至真”,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是意境和心灵之融合,至真就是纯真之心。“至诚”,不仅指绘画者的思想态度要诚恳、不忘初心,而且所创造的绘画作品应充满诚意,爱自然、爱仁人。“至善”,仁义礼智信,善是根本,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法宝,所以艺术作品应该表现善念。“至美”,一个伟大的民族应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主流艺术思想应是崇高境界的阳刚之正气大美。“至难”,难他人不能难,难古人没有之难,有所建树就是“至难”。在艺术境界的高度上与古和今人不一样,在笔墨形式趣味格局与古人不一样。绘画四个阶段:“临摹”,“造像”,“趣味”,“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