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校对同事翻译的新闻稿。发现了里面有很多问题,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深思。翻译的过程是一个盖高楼的过程,先转备好原材料,砖头和水泥等,也就是翻译中需要的词汇和句型等。接着把砖头摆放到应该的位置,也就是把单词找出相对应的表达,接着就用水泥垒起来,也就是用句型和词组结构组织句子的过程。最后呢,还需要查漏补缺,也即是检查是否有漏洞,翻译中检查是否有标点或漏译的部分。另外呢,涉及到翻译,还要看看段落的组织和句子是否完整,是否外国人可以看明白,是否句子读起来通顺。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同时,翻译中的基本要求:数字、单词、语法等不允许有误。关键信息点不允许有遗漏或错误。这也是硬指标。上面这个图片就是做好后没有通读和查看句子结构造成的错误。比如:第一处的时态呼应,第二处的翻译错误,第三处的规范专有名词,第四处there be句型中的现在分词短语作定语。有时,我干脆抛开原文,直接读译文,这样更能发现其中的不足。loan写成了load,principal写成了pinciple,这样的情况,无论如何是在上下文讲不通的。所以能一眼看出来。上面这个图片错误之处在于段落结尾该用句号,却用了逗号。还有一些更明显的额错误就是北方写成了南方,也是不可以出现的错误。翻译如同创造了一件作品,需要精雕细琢的,在节奏飞快的今天,我们要努力实现精工细作,才可以出好活哦!综上所述:我们做翻译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缺一不可,程序严密了,就不会出问题了。单词--词组--句型--标点--大小写--都不可以出现错误的。希望给翻译界的同仁共勉。
上一篇: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