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高度警觉与风控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唯一正确选择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增长1023亿元,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的水平。随着不良贷款余额的较快增长,不良贷款率也升至1.08%的水平,较2013年末增长0.08个百分点。虽然6944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可控,但不良贷款增速却令人忧虑,这充分证明银行资产质量受损速率在加快。当然,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对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不良资产的关注,还应该对银行关注类贷款的增长规模保持高度警惕。现在的要害问题是,表面上银行拥有充足的拨备资金应对经济放缓,但实际上可能存在假象。为了保证充足的拨备资金,银行可以通过核销人为压低不良贷款率,向出售不良资产以降低不良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利用投行手段化解不良贷款。银行还可以贷新还旧方式掩盖不良贷款率的增长。除此,近年来银行业的非标债权业务发展迅速,将原来在表内核算的贷款业务转为表外业务或其他非信贷资产,但其最终借款人的风险暴露并没有真正转移到银行体系以外,或者只是转移了一部分。这些都是隐藏的金融“非典”病毒,一旦暴发并扩散开来,必将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为此,银监会高层领导已多次要求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核销。然而,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只是化解已经形成的风险的一种办法,且具有滞后性。对此,商易贷指出:关键是要加强在途风险的控制。现在的银行系统缺乏对风险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为了弥补这一敞口风险,银行系统依然以传统的方式,采用抵押和担保增信等手段。殊不知,这加剧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联动性。因此,对金融风险保持高度警觉,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唯一正确选择。
下一篇:香港大学经济学硕士有什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