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装选择时,一般选典型安装就可以,如果你自认为是高手,也可选定制安装,进入版本选择界面。Partition Magic的组件一共有五个:Partition Magic、DriveMapper、MagicMove、PartitionInfo、PQ Boot。不管现在用不用得上,先装上再说吧,反正这点硬盘空间还是足够的。
下面进入选择制作急救(Rescue)和帮助软盘的对话框,安装Partition Magic时不要偷懒,按默认状态点“Next”—制作急救盘。
在制作急救盘时,需要准备二张1.44兆的软盘,一张做急救盘,一张做帮助盘。不过在做好了急救盘并标注上“Partition Magic急救盘”之后,注意不要性习惯地把软盘的写保护关上,因为程序在恢复时需要写盘操作。帮助盘也可以不做
好了,制作完急救盘,一切OK,快去看看Partition Magic的模样吧
首先在硬盘列表中选择需要更改的硬盘分区;在工具栏单击一个双向箭头的按钮,启动Resize/Move操作界面,将鼠标移动到上面的绿色条纹上,即可直接拖动,同时你会发现下面显示框中的数值发生变化。
注意,在条纹框种,绿色表示没有使用的剩余空间,黑色表示已经使用的硬盘空间,灰色表示腾出的自由分区FreeSpace的大小。
另外,你也可以在下面的数值框中直接填写需要的分区大小。只不过对于腾出的自由分区大小值不能超过硬盘的最大自由空间,而新生成的分区NewSize大小也不能小于已经使用的硬盘容量—Partition Magic再厉害,也不能空手套白狼呀。
新分区的位置设定:Partition Magic对新分区的位置设定是通过“FreeSpace Before”和“FreeSpace After”中的数值来实现的。
如果“FreeSpace Before”值为0,表示新分区排在原分区之后,如对D盘更改,新分区就在D、E盘之间;如果“FreeSpace After”值为0,表示新分区排在原分区之前,新分区就在C、D盘之间。对于簇的大小(Cluster-Size)一般不做更改,取默认值4K就可以了。
设置完成之后,大胆地确定吧,没关系,只要你不按动主界面中那个圆圈按钮,这些设置都不会执行的,随便乱动也没事。
自由空间的处理:现在再看硬盘分区列表,是不是发现多了点什么?对了,多了一个名为FreeSpace的分区,这就是新的自由空间。
在自由空间上也可以用来创建新分区。在这里的Advanced选项中,有些设置比较重要。
在下面的选项中,第一项“AllowWizard to Move Partition”是否允许移动硬盘分区表,第二项“Allow Wizard to Resize Partition”是否允许重新设置分区大小,第三项“Recommanded Min.Size”是否保存分区最小值。如果需要对主引导分区操作,则第一项是要选择的。
在分区类型选择时,有多种类型可以选择。一般情况下系统推荐默认的FAT格式,不过创建新分区大多是为建立多系统启动模式,所以在这里你需要选择将要安装的操作系统的文件格式。例如,要安装Linux系统,则在这里选Ext2文件格式。
然后选择新分区的大小,一般选最大值(对话框上面标明了)。不过这里Partition Magic设计得不好,明知道用户一般都要最大值,默认状态却经常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数值,又不提供便捷的选项,用户必须小心输入数值,否则,不是超出范围报错,就是有的空间浪费了,很不方便。在输入新分区的卷标之后,即可完成创建新分区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