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18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由自闭导致的交际能力障碍

最近听一个朋友诉苦,说她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环境,以及周围的人都缺少系统的认知能力,这和受过多少教育没关系。但是在和人接触时,基本感知不到对方的言行举止,只是做简单的语言上的回应,也就是别人问什么,自己回答什么,而且完全感觉不到对方的感受,只是自己内心的感觉,直接就表达出来。她觉得很苦恼,经常和别人交流没俩句就陷入僵局,甚至尴尬的状态,似乎自己大脑中对外界的信息收集系统大部分时间都不工作,别人只要不说话,自己就会一直沉默下去,既不能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甚至也经常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 过分内向的性格会导致社交恐惧 我告诉她这是典型的由于性格太内向导致的社交恐惧 或者交际能力障碍。当一个人太内向,就往往只是注意自己,自己的思绪和感受,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跟外界仿佛隔着一层什么,于是自己逐渐感觉不到别人,其实并不是感觉出了问题,而是自己将自己封闭了起来。 她觉得这些道理她都懂,但却总是很难感知到别人,更别说猜测别人的心理。她觉得只要是面对面,似乎她的感官都停止工作了,或只做了简单的信息接收,然后大脑又将大部分舍弃了,于是最后接受的只是简单的语言信息。相反,她在网上的表达能力则没有问题,只要不是和人面对面的,她就能够清楚的表达和理解。 克服紧张情绪从而预防自闭 我告诉她这其实是一种紧张情绪,人因为害怕而把自我封闭起来,是一种本能反应,很多人会逐渐适应外界,但少数人则选择继续逃避下去,这样往往会导致自闭,而严重的自闭往往导致抑郁症 ,抑郁症的形成就是经常性的将思维集中在自身内部,从而不断地纠结下去,自闭性抑郁症对外表现为反应迟缓,别人跟他说话,可能要说很多次,才能得到很小声很短的回答,显得仿佛大脑神经反应很慢,而且不像是自己主动性的回答问题。但其实这样的人内心往往会纠结在某种思绪中,整日飞速的思考,从而无视外界的环境和影响。 人的性格是在先天的生物基础上,由早年人际环境中的大量经历和体验塑造形成的,因此,能够促进性格改变的,只能是人际关系中的体验,假如早年的体验是负性的——例如经常被老师或家长训斥,久而久之正面体验越少的人就越容易形成自闭倾向——你会不自觉得害怕看老师的脸,于是长大以后和别人说话也不自觉的总是避免和别人眼光相对,经常性的更会走神,于是就只能凭短时记忆来回忆刚才对方都说过什么,难怪只剩下只言片语。 认真对待别人的对话 所以我告诉她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对外界信息的接收问题,对环境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周围人的言谈举止基本都注意不到,对别人都缺少感知,和别人说话时大脑只有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说的话,很难注意到环境和说话的对象。所以改正这点首先要从学会听别人说话做起,简单的说就是先练习能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别人,这既是礼貌,也是让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你就能逐渐适应和别人正常对话了。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