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1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小儿按摩推拿----捏积

我是中医按摩发烧友。我是在孩子大概3岁左右,接触到中医按摩的,曾经疯狂的喜欢上它,觉得它太神奇了。而且越学越想学,小儿按摩还是管用的。有的家长很感兴趣,激发我把其它我知道的小常识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并能对孩子起到保健调理的作用,也给自己的孩子留下宝贵的知识。看看妈妈是怎么一点一点的把她养大,这期间,妈妈付出多少心血。好了不多说了,开始介绍捏积。
工具/原料

宝宝/妈妈

方法/步骤
1

定义捏积 推拿方法名,即捏脊。因本法多用于治疗小儿积聚之症而得名,叫捏积。

2

捏积的中医原理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腹部为阴,背部为阳。而捏积的部位正好是小孩的脊背。人体的脊背有三条重要的经络:第一条在人体后背的正中间,叫督脉,主一身之阳,又因为人体的后背本身是主阳的,它在人体脊背的正中,因此可称督脉为阳中之阳。捏积通过捏拿小儿的脊背,可以振奋小儿督脉的阳气,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调整全身的阴阳之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

捏积适用的小儿常见病 主治消化不良!孩子面黄肌瘦! 由于捏积疗法主治疳积,那么疳积是什么呢?从中医理论来说,疳积即积滞和疳证的总称。“积滞”二字含有积蓄和停滞的含义,是指小儿由于饮食不节,停聚胃肠,积而不消,停滞不化造成脾胃功能失常所出现的消化道及全身的病症;疳证是指小儿积滞日久,延误失治,伤及脾胃,耗伤津液,热从内生,进而伤及其它脏腑,出现的全身气血衰弱病症。由此可见,积滞病情较轻,是疳证的前奏,疳证病情较重,是积滞迁延失治的后果,两者联系紧密。

4

捏积的手法 捏积的基本手势是把两只手呈空拳状,小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半曲,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捏积时应从患儿尾椎和肛门之间的长强穴开始,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当低头时颈椎处有一个凸起较高的骨头,医学上叫做第七颈椎。第七颈椎下有一个凹陷,这个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这叫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最后一遍捏拿结束后,可用双手的拇指腹部,采用揉、按同时并作的手法,对腰部的肾俞穴揉按数次,到此全部结束。

5

小儿推拿捏脊(捏积)视频

推荐信息